“卿家何时回去?”李治随意问了一下。</p>
谢岩道:“天亮即出发,乡里事务繁多,臣不敢擅离。”</p>
李治道:“操劳政务固然重要,卿家可也要注意身体才是,朕觉得,还是休息一天比较好。”</p>
从一位帝王的口中,能够说出这充满“人情味”的话语,那可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p>
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性子软弱,秉性仁孝,在他身上,文艺青年的气息多过一位帝王,仅仅一句普通的话语,谢岩能够感觉到“古人诚不欺我”。</p>
谢岩说:“臣谢过陛下关心,臣自领‘卫岗乡’以来,不敢稍有差池,唯恐误国误民,辜负陛下期许。”</p>
类似表“决心”或者“忠心”的话,李治听过太多了,但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谢岩说出的话可信度更高一些,最低限度,他也是知道谢岩办了许多实事,总比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官员,自己什么也不清楚,要好上太多了。</p>
李治说道:“卿家回去后,尽快将秋收的情况和赋税之事,正式报上来,也好堵住朝中悠悠众口。”</p>
谢岩道:“有劳陛下费心,陛下放心,奏章臣已经写好,只差最后一点详细数字,臣临来长安之时,吩咐了专人办理,相信回去以后,即可正式上报陛下。”</p>
“如此甚好。”李治点了一下头,接着又问:“今年是第一年,估计朕是看不到‘卫岗乡’的情况变化了,不知明年,卿家可否给朕一些惊喜呢?”</p>
谢岩道:“如果仅仅是看到,臣可以做到!”</p>
李治听得一愣,问:“看到?此话何解?”</p>
谢岩道:“看到容易,时间也短,做到可就不同了,不仅很难,且耗费时日,陛下只说看到,微臣自然可以。”</p>
李治好奇心顿起,问:“需要多久?朕可以看到?”</p>
“明年‘上元节’前。”谢岩恭恭敬敬的答道。</p>
“好!得卿家一诺,朕心甚慰!”李治显得很是开心,随后问:“可有什么难处?”</p>
“有,臣想请陛下给乡里的学堂一个‘皇家’名义,曰‘皇家卫岗学堂’。”谢岩毫不客气地提出要求。</p>
“这也算困难?”李治皱了下眉头,看着谢岩问。</p>
谢岩很认真地回答道:“这是非常大的困难,没有陛下的‘皇家’名义,乡里的学堂找不到愿意给孩子们教书的先生。”</p>
李治听他这一说,情知没有说错,要知道,在唐初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是“稀有动物”,一个个还都是自恃才高八斗,别说给乡民孩子教书了,就是一般的大户或者中低级政府官员的孩子,都很难找到教书先生,也亏得谢岩能够想出个什么“皇家学堂”的名头,至少要好办一些。</p>
李治本想张口答应,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笑而改问道:“我皇家的名义可不是说要就给的,谢乡长,你打算拿什么来换呢?”</p>
李治玩笑似的一句话,还真把谢岩给问住了。他来自后世,当然清楚“国家”这两个字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