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乡村教师》(3 / 3)

英伦文豪 员在 2941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一个生活在伦敦的爱尔兰人,能不知道吗?”</p>

陆时“嗯”了一声,</p>

“我决定把故事安排在南特。”</p>

南特是法国西部最大城市,位于卢瓦尔河下游,</p>

当然,在巴黎人眼中,和农村没区别。</p>

陆时埋头写作。</p>

在《乡村教师》原作中,故事背景是中国的西北边陲某个穷乡僻壤,</p>

的前半部分,乡村教师李宝库罹患重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想尽快将自己有限的学识倾囊相授,要求孩子们死记硬背也要将力学三定律背下来。</p>

到这里,和科幻一点儿关系没有。</p>

但后半部分,视角陡然转到了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p>

银河系里,一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文明取得了胜利,并将在银河系第一旋臂建立一条隔离带,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文明进入银河系中心区域。</p>

碳基文明的舰队来到了这一区域,他们将对这里的文明进化程度进行甄别、测试,以避免摧毁具有高级智慧的碳基生命。</p>

舰队发现了地球,随机选中了小乡村的学生,</p>

学生们大声喊着老师临死前教的牛顿三大定律,通过了测试。</p>

故事到此结束。</p>

陆时要做的,就是把背景改好,以及对文章中一些20世纪初不存在的概念、用词进行整理。</p>

对于《乡村教师》,陆时是很有信心的,</p>

他下笔如飞。</p>

萧伯纳在旁边看,</p>

“这真是一部科幻?”</p>

陆时点头,</p>

“嗯,还没到科幻的地方呢。前后视角的转换也是创作的手法……唔……”</p>

手中的笔停了下来。</p>

萧伯纳好奇,</p>

“怎么了?”</p>

陆时却没有回答,而是将视线锁在文章之上,忽然说道:“我决定不改故事背景……我的意思是,我决定将故事背景移到中国。从创作的角度出发,这么写更具冲击力。”</p>

当然,也更尊重原著。</p>

因为还没有看到后面的内容,萧伯纳有些不明就里,</p>

他问:“陆,清政府有学校传授物理?”</p>

陆时说道:“有的,但那是大学。”</p>

他将之前关于南特的部分进行修改,换成了京城附近的某个私塾,</p>

而私塾的教书先生是一位归国的留学生。</p>

萧伯纳在旁边看了好一阵,还是没看到任何有关科幻的内容,不由得连打呵欠,</p>

他躺到床上,</p>

“那你继续写吧,我明天再看。”</p>

因为已经忙活了一整天,又是开会、又是演讲、又是吃饭、又是看戏剧,萧伯纳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年男人的精力不济,</p>

他脑袋刚沾上枕头,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裹住了,径直拖入昏睡。</p>

因为疲惫,这一觉全然无梦。</p>

再醒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p>

初升的太阳挂在天边。</p>

阳光照入房间里,萧伯纳甚至能看到空气中飘着的细小浮尘和绒毛。</p>

他伸个懒腰,环视一圈,</p>

只见陆时坐在那里,左手抵在桌面上,右手撑着下巴,似乎还在和那部名叫《乡村教师》的死磕。</p>

萧伯纳走过去,</p>

“陆?”</p>

陆时没反应,反而发出轻微的鼾声:“Zzzzz……”</p>

萧伯纳有些好笑,</p>

他早就觉得陆时想在交流期间完成约稿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p>

毕竟,陆时之前从未发表过科幻作品。</p>

萧伯纳走上前,准备扶着陆时到床上睡觉,</p>

没想到,他刚靠近桌面,就发现桌上的稿件已经有了大量的涂改痕迹,显然是已经完成了原稿,校对之后才留下的。</p>

萧伯纳难免诧异,</p>

“这是写完了?”</p>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陆时右手的手肘,然后从下面抽出了稿件。</p>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时工整的英文书写。</p>

萧伯纳不由得微微点头,</p>

“好字。”</p>

这段时间,看到的都是陆时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原稿,已经许久没见陆时的手写体了。</p>

萧伯纳开始阅读内容,</p>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p>

不知过了多久,萧伯纳放下了手中的稿子,</p>

他心里此时只想着一个词:</p>

牛X!</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