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英搅屎棍,谁用谁知道(3 / 3)

英伦文豪 员在 2908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大贤之才隐于野,说的就是这种人。</p>

郑观应本来只想倒苦水,</p>

现在,他却忍不住想要问策,于是道:“小陆先生,可有什么办法?”</p>

陆时回答:“还能有什么办法?赎回呗~”</p>

这话说得轻松。</p>

郑观应颇为无奈道:“怎么赎回?合同签在那儿,白纸黑字,撕毁合约可是要挨……咳咳……”</p>

他想说“挨揍”一词,但觉得不妥,将之用咳嗽掩盖了。</p>

陆时轻笑,</p>

“您来欧洲,不也是为了撕毁合同做准备吗?”</p>

郑观应端起茶杯,啜饮一口英式红茶,随后咕哝一句“暴殄天物”,这才说:“那也不是我要撕毁合约,而是美国人。他们承诺五年内修好粤汉铁路,可现在呢?”</p>

陆时说:“比利时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吧。”</p>

郑观应摇摇头,</p>

“没,比国的工人还是靠谱的,卢汉铁路肯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工通车。”</p>

按照历史,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p>

这一日期确实没有超出《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的规定。</p>

陆时说:“不一定非得在工期上做文章。”</p>

郑观应放下茶杯,坐直身体,</p>

“此话怎讲?”</p>

陆时提点道:“刚才,我们不是说到了钢铁供应吗?”</p>

郑观应是汉阳铁厂的代办,当然知道此事细节,点了点头,说道:“卢汉铁路的钢轨大多是汉阳铁厂制造的,有什么问题?”</p>

陆时说:“铁路桥梁大都是钢结构,但类型复杂,载重等级不一致。以此为前提,一部分钢材来自汉阳铁厂,另一部分来自进口,如此不一致,真的没问题吗?”</p>

蓦地,郑观应双眸一亮,</p>

他像是被点透了,</p>

“不只是钢铁。比国为了减轻投资负担、加快施工进度,基桩深度不够,施工期间偶有桥墩被洪水冲毁的事例,这种情况下建成的铁路,保固期必然不达标,历年洪水期恐怕也需要抛掷大量蛮石……”</p>

郑观应越说越兴奋,</p>

但很快,这种兴奋就被浇灭了,</p>

他说:“都是细枝末节。我们凭什么挑比国人的刺嘛!”</p>

清政府孱弱,</p>

即使比利时公司修建的铁路不符合合同规定,也没人能站出来说话。</p>

全球殖民的时代,尊严只在剑锋之上。</p>

陆时说道:“比利时背后站着法国,既然法国动手,英国人会坐以待毙吗?”</p>

郑观应说道:“你的意思是,在验收的时候,引英国公司为裁判?嘶……这一招却有实行的可能。”</p>

大英,</p>

成事不一定足,但败事肯定有余,</p>

突出一个搅屎棍特性。</p>

郑观应越想越觉得能成事,但又叹了口气,说道:“赎回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钱。”</p>

陆时摊手,</p>

“这我就没办法了。实在不行,以税收为担保,向英国借钱。”</p>

郑观应觉得陆时在开玩笑,</p>

以税收为担保?</p>

断无可能!</p>

然而事实上,粤汉铁路修筑权的赎回就是以粤、湘、鄂的税收作为担保,向英国借款110万英镑,彻底断了比利时人的念想,迫使万国东方公司出售股份。</p>

也正是这个事件之后,各地掀起了收回铁路路权的运动。</p>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英搅屎棍,谁用谁知道。”</p>

陆时摆了摆手,</p>

“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您尽管一听,就当是晚辈的狂想。”</p>

郑观应说:“确实是些狂想,但也有可取之处。若我朝的年轻人都能像你一样,何愁前路迷茫?”</p>

辜鸿铭点头,</p>

“我也这么觉得。”</p>

刚才,他还觉得陆时写教材应为文学、史学、地理等科,</p>

可经过刚才的一番讨论,他又觉得陆时编写政治、商业教材也没什么问题,无论是商法学还是行政学,又或者商业地理,陆时应该都是颇为擅长的。</p>

辜鸿铭说:“陆时啊,你准备什么时候写教材?”</p>

陆时挠挠头,</p>

“这……还是等等看吧。京师大学堂还没有复课呢,我就算写好了,又有什么用?”</p>

辜鸿铭站起身,</p>

“无论如何,我要代年轻人感谢你的慷慨相授。”</p>

说着,对陆时深深地鞠躬。</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