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分钟,陆时说道:“关于出版的问题,你有没有仔细考虑过?”</p>
夏目漱石沉默。</p>
这段时间,他详细地了解了伦敦业界的情况,</p>
如果不考虑陆时这样的怪胎,一般人的首部作品是很难卖出好价格的,</p>
就比如福尔摩斯系列,</p>
第一作《猩红研究》只卖出了25英镑。</p>
那是一个中篇,字数不少,25镑的价格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p>
可即便如此,道尔还是屁颠屁颠地卖出了自己的作品。</p>
对于创作者来说,他们只想满足自己的两种欲望,</p>
其一为表达欲,</p>
其二为分享欲。</p>
所以,哪怕价格再低,只要有人读,创作者也是心甘情愿的。</p>
但那一般只是初期的想法,</p>
伴随着功成名就,任何人都渴望获得与自己的作品相匹配的酬劳。</p>
夏目漱石说:“能卖出去就行了。”</p>
陆时叹气,</p>
“这样不太好。”</p>
蝴蝶效应有好有坏,</p>
因为他出手干预,《我是猫》的结尾不再那么仓促,完整性得以保证,这无疑是一件好事。</p>
但反过来,夏目漱石八成拿不到与之匹配的报酬。</p>
按原本的世界线,《我是猫》应该在夏目漱石回到日本后,于杂志《杜鹃》上连载,之后再汇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从而获得相当可观的稿费和版税。</p>
可现在,《我是猫》成书在英国,</p>
英国人既不懂日本的物哀,又不懂日本的压抑,销量能好就见鬼了。</p>
陆时嘀咕:“莫非真要先出口、再内销?”</p>
夏目漱石听了,说道:“你说的是伍德先生出的那个点子吧?先在英国出版,然后回日本用日语再版。”</p>
“……”</p>
“……”</p>
一阵寂静,</p>
随后,两人不由得相视而笑。</p>
陆时说:“其实,要想拿到可观的报酬也不难。要么像詹姆斯教授那样,在剑桥大学成名已久,靠着教授的名头,自然能拿到高额稿费;要么……”</p>
夏目漱石问:“怎么?”</p>
陆时指指自己,</p>
“要么有人气很旺的作家推荐。”</p>
夏目漱石沉默片刻,露出感激的表情,说:“陆,你真是一个好人。”</p>
吾辈:“喵~”</p>
好像也在说陆时是好人。</p>
莫名其妙被发好人卡,陆时很无语。</p>
他将吾辈放到桌上,</p>
吾辈探头探脑地观察着《魔戒》原稿,伸出前爪在上面踩了一脚,留下凹痕。</p>
猫的好奇心就是这么旺盛。</p>
陆时看着它,忽然说:“夏目,你在伦敦大学学院读书,可曾听说过学校有专属的出版社?就像牛津、剑桥那样的?”</p>
夏目漱石回答:“有的。不过跟牛剑没法比。”</p>
说完,他愣了愣,</p>
“莫非你想……”</p>
陆时浅浅“嗯”了一声,算作回答。</p>
夏目漱石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但最终还是没忍住,说道:“很难。相当难。非常难。”</p>
三个“难”,层层递进。</p>
陆时当然知道,</p>
大学之所以能办起出版社,依托的是学校的优致资源。</p>
例如牛津,因为语言学牛X,于是就有了牛津词典,</p>
这部词典是英国语言词典的代表,共有20卷,其存在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类对知识无限的追求。</p>
有这本词典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必然屹立不倒。</p>
剑桥就更不必说了,那些全球知名的期刊杂志可不是摆设。</p>
而伦敦大学联盟的问题就在于,出版物的权威性弱一些,影响力一般只辐射伦敦的几所高校,到了其它区域,认可度会有明显下降,</p>
这也是伦敦高校要搞联盟的原因之一,</p>
干不过牛剑,那就抱团,</p>
群殴总好过单挑。</p>
陆时嘀咕:“所以说,还是得剑走偏锋啊……”</p>
反正伦敦的高校都已经不要脸走群殴的路数了,那就再不要脸一点,也无所谓。</p>
夏目漱石问道:“你有什么想法?”</p>
陆时说:“你可知broadsheet和tabloid的区别?”</p>
Broadsheet,大报;</p>
Tabloid,小报。</p>
按照时间线发展,世界上第一份小报——《每日镜报》创刊于1903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