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岔开话题:“对了,你的《罗马假日》在各大报纸上讨论度很高。当然,有批评的,但持赞许认同态度的人更多。”</p>
说着,夏目漱石抖开一叠报纸,递了过来。</p>
陆时随手一翻,</p>
不只有《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曼彻斯特卫报》这“三大金刚”,还有一些听都没听过的报纸杂志,</p>
《明星报》、</p>
《星期六评论》、</p>
《黑与白》、</p>
……</p>
陆时问道:“这都是什么?”</p>
夏目漱石回答:“这些报纸杂志都评论了《罗马假日》。对了,里面甚至还有漫画杂志。”</p>
陆时随手挑了一份出来阅读,</p>
“</p>
‘《罗马假日》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却给出了一个再现实不过的结局’……</p>
”</p>
这个短评透着一种淡淡的悲剧感。</p>
夏目漱石附和道:“我觉得还挺客观的,说得不错。”</p>
陆时问:“怎么讲?”</p>
夏目漱石回答:“哪怕早就读过你的剧本,知道结局,可在观看第四幕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一直盯着那个角落,期盼公主会跑出来。但是她没有。所以这才是经典吧。”</p>
陆时轻笑,</p>
“这才演出一周,怎么就经典了?”</p>
夏目漱石浅浅地“嗯”了一声,说:“如果讨论《是!首相》,我不一定会说它是经典,因为为时过早。但《罗马假日》注定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看完它都会产生共鸣,都会产生最原始的感动。”</p>
只能说,爱情这个题材虽然老套,却也亘古不朽。</p>
陆时继续翻阅报纸,</p>
纸张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p>
夏目漱石问:“你如果在找批评的戏剧评论,不妨多看看各个大学的杂志,尤其是牛剑两校。”</p>
陆时从善如流地翻找一番,仔细阅读。</p>
牛津和剑桥不愧是英国高等学府中最牛X的两座,自由讨论之声不绝。</p>
比如牛津的一个名叫《Punch》的杂志,关于陆时的《罗马假日》就有两种不同的声音:</p>
支持者认为陆时是开宗立派之人,《罗马假日》既是创新作、同时也是经典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越来越多的剧作家成为《罗马假日》的信徒,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p>
反对者则认为《罗马假日》寡淡无奇,他们甚至怀疑公主和记者之间是否真有爱情。</p>
夏目漱石问:“看了吗?”</p>
陆时点头,</p>
“看了,没想到写得还挺有模有样。”</p>
夏目漱石摊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