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利奇忍不住抿唇偷笑。</p>
另一边的所罗门叹气,</p>
“不过,模仿汉弗莱总是让我有种很不爽的感觉。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了不起啊!?”</p>
尼科利奇说:“就是了不起。有本事你去模仿吉姆,他才是咱们伦敦政经的人呢。而且,还是首相。”</p>
所罗门一阵无语,</p>
在《是!首相》中,吉姆总是被汉弗莱牵着鼻子走,显得蠢萌蠢萌的。</p>
良久,所罗门说:“虽然知道陆教授擅长讽刺,但也没必要拿自己学校开刀吧?”</p>
其实也不能算是开刀,</p>
在现代,唐宁街的准入门槛就是伦敦政经,</p>
在牛津剑桥的毕业生眼里,伦敦政经毕业的好歹算是半个人,至于其它学校的毕业生,可能连人都不是。</p>
尼科利奇说:“好歹吉姆当上首相了,已经算登堂入室了。如果真的像外界疯传的那样,《是!首相》的编剧出身白厅,那绝对不可能给吉姆安排这么低的出身。”</p>
什么叫“这么低的出身”?</p>
听了这话,所罗门更生气了。</p>
但生气有什么用?</p>
事实如此。</p>
尼科利奇笑着说道:“很多人已经能把《无人生还》的Lu、在《曼彻斯特卫报》和《每日电讯报》上发社评的Lu、《是!首相》的编剧Lu联系在一起了,也许过不多久,陆教授会真正地走向台前。”</p>
小说和社评再怎么出圈,也比不了戏剧,</p>
这是传播效率决定的。</p>
就像现代的很多网文,数据再高,也只是小圈子里的事,可一旦影视化,瞬间就不一样了。</p>
尼科利奇说:“等到观众知道编剧Lu就是伦敦政经的陆教授,他们自然会知道陆教授在《是!首相》里反复调侃吉姆学历的良苦用心。”</p>
所罗门郁闷叹气,</p>
“罢了,我也写不进去了,而且在这儿被伦敦大学联盟的其他学生盯着,总感觉我们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走吧。”</p>
两人一起离开图书馆。</p>
结果,刚出门,就听到一个伦敦政经的学生高谈阔论:</p>
“</p>
《曼彻斯特卫报》的读者是自以为应该治理国家的人;</p>
《泰晤士报》的读者是真的在治理国家的人;</p>
《每日电讯报》的读者觉得我们正被别国治理着;</p>
……</p>
”</p>
又是首相体。</p>
尼科利奇和所罗门相视而笑,</p>
《是!首相》确实是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