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告诉你吧,世界,</p>
我——不——相——信!</p>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p>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p>
……</p>
”</p>
砰——</p>
萧伯纳关上了窗,无奈地看向陆时,</p>
“唉,又一遍。让这帮学生闹的,你的这首《回答》我都会背了。”</p>
陆时不由得一脸尴尬。</p>
也不知道学生们是怎么想的,不停地传播《回答》。</p>
萧伯纳忍不住吐槽:“旁人看了,肯定以为你的这首诗是某个政党的宣传纲领。”</p>
陆时赶紧摆手,</p>
“政党?别!千万别!”</p>
萧伯纳哈哈大笑,随即又看了眼窗外,</p>
“咱们学校还算是好的。你是不知道伦敦大学学院和国王学院那边,学生们自发成立社团研究这首《回答》,把那些在报纸上骂过你的老师怼得出不了门。”</p>
陆时当然知道,</p>
他的室友夏目漱石就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p>
夏目漱石的原话是:“甚至有发展成学生运动的趋势。”</p>
陆时挠头,</p>
“没想到啊,没想到……”</p>
饭圈竟是我自己。</p>
就在前不久,他还和夏目漱石吐槽过福尔摩斯饭圈化,</p>
结果,这才几天,竟然应到了自己身上。</p>
萧伯纳也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p>
尽管学生们有些幼稚、冲动,但他们的行动确实起到了作用,至少是把欧西北的骂战遏制住了,</p>
各位文豪都是爱惜羽毛的,和谁作对都不敢和学生作对,</p>
穿鞋的怕光脚的,就是这个道理。</p>
萧伯纳问道:“对了,出版商的事你想过吗?我觉得你要早做打算了。和《无人生还》不同,皇家出版局应该不会参与竞争。”</p>
他说的是《枪炮、细菌与钢铁》。</p>
因为在《曼彻斯特卫报》的连载已经来到了尾声,出版事宜也顺理成章地提上议程。</p>
陆时低头沉思,很快想明白了皇家出版局不参与的原因,</p>
皇家出版局有英国政府背景,出版物也难免被打上“官方”的标签,所以,当民间出版物牵扯到政治、历史等内容的时候,都会变得谨小慎微,避免被当成某种表态,</p>
反倒是《无人生还》,因为是小说,限制要小一些。</p>
萧伯纳说:“你提的那几个问题很有深度。”</p>
在《枪炮、细菌与钢铁》的最后一篇《现代史学的未来》中,陆时列出了三个问题:</p>
一、亚欧大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