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先生,我的一位好友在电报中对你大加赞扬,甚至说你是新史学的奠基人。你何必妄自菲薄?”</p>
这话并非简单的吹捧。</p>
历史研究分为传统史学和现代史学,</p>
传统史学突出对基本文史知识的考查,强调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强调对文史知识和既有研究成果的继承,重视基本史料的作用,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p>
现代史学则截然不同:</p>
摆脱了传统史学过分重视民族国家政治史的倾向,把研究的领域扩展到经济、制度、宗教、地理、家庭、人口等各个方面,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p>
同时,现代史学突破了传统史学宣扬的绝对客观主义的束缚,承认历史研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p>
这些特点都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得到了体现。</p>
而根据历史进程,现代史学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正式兴起,</p>
所以……</p>
“我是新史学的奠基人?”</p>
陆时震惊。</p>
萧伯纳看他不信,赶紧说道:“没错!给出这个评价的是我的朋友,鲁道夫·契伦,他在哥德堡大学任教,就是因为想请教你,才特意从瑞典赶来。”</p>
沃德豪斯附和:“我们正在等他的火车。他今天在纽卡斯尔登陆,应该正往这边赶呢。”</p>
陆时听到鲁道夫·契伦这个名字差点儿晕倒,</p>
契伦是地缘政治学的提出者,</p>
但是,他出名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的理论,还因为他支持侵略,成了二战中德国扩张的吹鼓手。</p>
被这种人请教,想想就让人头大。</p>
陆时无语。</p>
看他又不说话了,萧伯纳就有点儿着急,继续劝道:“陆先生真的不用担心我。反正我本来就写过《魔鬼的门徒》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这些都是讽刺类型的现实主义戏剧。”</p>
确实,萧伯纳是虱子多了不怕咬,</p>
他讽刺英国政客虚伪,是“做事多有主义”的:</p>
英国要战争,便提倡爱国主义;</p>
英国要抢劫,便提出公事公办的主义;</p>
英国要殖民,便提出帝国主义的大道理;</p>
英国要拥护国王,便有忠君的主义,可是要砍掉国王的头,又有共和主义的道理。</p>
……</p>
这些话不可谓不尖刻。</p>
陆时见萧伯纳十分真诚,也只好端正了态度拒绝道:“萧先生,我才二十岁出头,比很多学生还年轻,往讲台后面一站,不像那么回事儿啊!”</p>
他是真不想蹚浑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