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传播(3 / 3)

英伦文豪 员在 1590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他尴尬地摸摸鼻子,说:“你们看没看《曼彻斯特卫报》?不得不说,英国也不全是野蛮人,有那么几个有水平的。”</p>

同事好奇,</p>

“你不是一直以保守派自居的吗?为什么读《曼彻斯特卫报》?”</p>

契伦更尴尬了。</p>

事实上,他一直把自由派的报纸当厕所读物,有屎就读,没屎就不读,</p>

所以,能读到《枪炮、病菌与钢铁》纯属偶然。</p>

可就是那么一次,让他完完全全地读了进去,读完前四章的同时蹲了整整三个小时的坑,起来的时候下半身都是麻的,差点儿倒进坑里。</p>

这之后他就拍了一份电报给伦敦的朋友,让朋友定期寄送报纸。</p>

同事好奇道:“有不错的文章?”</p>

契伦点了点头,</p>

他是拉采尔的信徒,认为政治与地缘高度绑定,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国家固有的空间现象,</p>

因此,在他眼中,国家等同于国土、版图,是一种具有特征的具体地域。</p>

这也是契伦成为保守派的原因。</p>

可惜的是,他的理论没有基础依据,被很多社会学学者批为空中楼阁。</p>

但《枪炮、病菌与钢铁》用一个个严谨的论证给足了依据,让契伦的那些想法不再是空想,有了落地的可能。</p>

就比如现在已经连载的部分,</p>

其中提到了文明起源的两个重要前提:</p>

一、有大型可驯化的动物,可以提供奶、肉、皮毛,甚至交通和军事;</p>

二、有可栽培的农作物,可以提供稳定的食物。</p>

这两者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p>

尽管契伦将来想把自己的学说命名为地缘政治学,是典型的的社会学科,</p>

但他认为,《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到的那些有关地理、生态的自然科学的内容,才是政治的基础。</p>

契伦合上报纸,心中有一种情绪在酝酿,</p>

他忽然说道:“不行,我得去一趟伦敦。”</p>

同事们听得一呆。</p>

有人问道:“鲁道夫,你不会真的准备去投敌吧?”</p>

契伦曾经受到过伦敦大学联盟的多所大学邀请,让他去英国做政治研究并且授课,</p>

这也是同事们用“投敌”这一说法来开玩笑的原因。</p>

契伦摇了摇头,</p>

“我只是觉得我的未来在伦敦……不行,我得给萧拍一封电报。”</p>

同事们面面相觑,</p>

未来在伦敦?</p>

这话跟投敌有什么不同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