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唱词中那一段:</p>
奴虽奴婢也解义</p>
岂肯青史留骂名</p>
心如捣,意如焚</p>
少主见,欠调停</p>
背主泯良皆不应</p>
进退全非难万分。</p>
这种心理活动,不就是之前渔樵耕读四人的内心独白。</p>
完全如出一辙。</p>
对比着欣赏,还真是别有乐趣。</p>
渔樵耕读四人之中,樵夫总是会幸免,武三通总是挨家伙,而且朱子柳会很帮他。</p>
最懂得看苗头的就是樵夫,最不懂的就是武三通。</p>
朱子柳要讲究儒家的仁,泗水渔隐则适当的见风使舵。</p>
两个弟子中毒受伤,天竺僧有活儿干了。</p>
天竺僧喜欢医药,又是一口梵语,他留在一灯身边,等于是太医院跟随,而且还是佛学研究和传播切磋的向导和使者。</p>
他应该也是从天龙寺出来的,不过他并非向皇族汇报,而是另有指向。</p>
也就是说,他如果也是皇族的话,多半就是天竺皇族,驻守或者留学到天龙寺。</p>
一灯之所以会从天龙寺里出来,跟天竺僧的相随有密切联系。</p>
要不然他看上去是遁入深山修行,其实全是老部下,不就如瑛姑所言,换个地方在做他的安乐皇帝。</p>
别看瑛姑在胡说八道,肆意发泄情绪,可有些话,还真是多少沾了点边。</p>
一灯还就在她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一点加工,那就很完善了。</p>
这两人还真是“眷属”,并非是有情人皆成眷属,而是他们本来就是眷属。</p>
哪怕是怨偶的形式,骨子里还是千丝万缕的联系。</p>
所以说事情是告一段落了,但肯定没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