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本身是问题,问题的本身也就是答案(3 / 3)

流年撷萃 微丹湜意 2503 字 2024-02-2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而晦明禅师解不了卓一航的感情困局,也没有很好的给杨云骢启蒙,他自己也没受过多少爱情的启蒙。</p>

小时候就跟着师父霍天都在参详剑法,天山剑法有他的一部分功劳,可是霍天都是离婚的宅男,对于武功在行,对感情也不懂。</p>

到了少林寺,镜明禅师是看重他,爱惜他的,可是把感情当做是洪水猛兽,关键是他自己一辈子恐怕也没下过少室山,让他懂都难。</p>

所以晦明禅师也不懂感情,全靠杨云骢在试错,他是付出了试错成本的。</p>

而凌未风呢,受伤之余想歇息,于是专心练武,这时候天山就成了他的逃避所,是很好的避风港湾。</p>

按道理来说,休息好了,应该重新正面感情,可是他只顾着休息,只顾着学武,是暂时遗忘,却没有疗愈,该在的伤口,仍然还在。</p>

因此看到了刘郁芳,他是设防的状态,是害怕再次受伤。</p>

既然是如此的话,那么他就不会为刘郁芳着想。</p>

还真别说,梁羽生写的晦明禅师,一套路子是对的,尽管是出现了两三本小说,可是他武学修为高,又通佛法,但是不懂爱情,一直就是不懂的,这个人设完成得很一致的。</p>

梁羽生的人设很有意思,写出来的人物不见得讨喜,可是很接地气,而且连贯性很强的。</p>

当然那时候的科技文化还不如现在,有些知识要融入到武侠世界,是没那么容易的。</p>

还有一个卓一航也是如此的,写得栩栩如生,少年期就是如此的,懵懂青涩,还重感情,然后不知道社会规律,得罪了人,堵了自己的路,自己还不得知。</p>

这是要经历过很多路程,然后学懂了一些知识,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p>

这个过程被梁羽生展示得很细致,也很到位,非常接地气。</p>

当我写到卓一航的书评时,把他的心智赋值写出来后,是有网友说,自己也是这么回事。</p>

我当时说,那是梁羽生塑造得好。</p>

的确就是这么一回事。</p>

然后现在是写到第二十八回结束,到了第二十九回时,卓一航和练霓裳有过一次对话的。</p>

注定要走千山万水的,现在虽然辛苦跋涉,可是该付出的没有付出到点子,所谓力不到不为财,自然是白费辛苦。</p>

这一段也是非常精彩的,那要明天再写了,今天的已经写完了。</p>

然后因为明天写的是新的一回的内容,所以预先看了一遍,先做到心中有数。</p>

我都觉得既然要写回评,那么一本书要看个几遍的,然后再跟其他书一起串联,这样才可以看出究竟来。</p>

梁羽生的书是越看越有滋味的,可是需要静下来,磨细了肠子,慢慢地看的,很多人没有这份工夫,这当然也是情理之中的。</p>

虽然说看到一些评论,有一些评论看了都要笑,明明是自己工夫不到家,但是不会说自己不好的,反而说对方不好,现实中这样的人也是不少的。</p>

可以说问题的本身是问题,问题的本身也就是答案。</p>

所以有时候看了想笑,也就不想去辩,我觉得有这些时间,我还不如再写一本书,等书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很多问题不辩自明,何必多费唇舌呢?</p>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晚安!</p>

2020年9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