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打算忽悠对方。经过这些天来他对张清竹的了解,对方善良、心软、有原则,是个吃货。所以,他制定的方针是,给他做吃的,让他知道以后跟着自己过日子,一定会让他吃的有滋有味。对他各种好,各种关心,好到对方不好意思再对他恶言相向。不在意对方任何嘲讽他的话,接纳他各种突发的脾气,毕竟发脾气也好,嘲讽他也好,损他也好,虽然承受的是他,但对方鄙视和嫌弃的对方其实是原主,梁汉跟自己说:“那些话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说的不是我!”
……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进入了十一月,不知不觉间,梁汉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了。东罗村里的豆腐坊每到初一、十五才接活,所以梁汉早早的就挑拣好了豆子,他打算出豆子让磨坊帮着做,自己给手工钱。
村里的磨坊在村子的东边,是一户姓高的人家经营的。户主叫高树根,四十多岁,因为一手做豆腐的手艺,日子要比村子其他人好过些。豆腐生意一年四季都在做,不过其它季节了了(liao),生意最好的时候要数冬季。这时候大家都存了些豆子,冬季天又冷,做多了也能放。所以,虽说是初一、十五接活,但一次接的活能连续做个七、八天。除了本村的村民上门外,离的近些的村子也会有人来,是村里少有的几户冬季也有些收入的人家之一。
梁汉提着豆子来到了高树根家,他带了不少豆子来,想着一部分用来做豆浆,至于豆腐则做成嫩豆腐和豆腐干。至于腐竹,这里没人会做。其实他挺想吃豆腐脑的,不过他习惯吃的是咸豆腐脑,做卤子太麻烦了,他只好放弃了。
梁汉看了看院子里,发现站了不少人好些都是女人,她们凑一块儿说话。见梁汉来了,都停了下来,偷偷的瞄向他一眼,然后装作没看到的样子,继续小声交谈。
梁汉没在意,原主的不招人待见他领教的太多了。看了看院子里的人,找到高树根的媳妇刘氏,跟他说道:“刘婶,这些豆子五斤磨豆浆,剩下的一半做嫩豆腐,一半做豆腐干。磨豆浆的时候麻烦你通知我一声,我拿东西过来接。”
“行,我记下了。”刘氏说着用称称了一下斤两,“给十二文钱吧。”
梁汉付了手工钱后觉得也没什么事了,那么多人排到自己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便准备先回家。走到院门口的时候被人叫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