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她父皇臣下徐温的养子徐知诰,据说父皇原本打算收养他,但因众兄长反对,而托于臣下徐温,取名徐知诰。
初见他的时候,她才十岁。
那年,父皇驾临徐府,她一直好奇这位父皇经常夸赞的徐家才子,便央求父皇带她同去,父皇拗不过她,遂携之同往。
记得那时,她身着粉色罗裙,头上绾着两个小髻,缀着明珠。徐府湖边的杨柳将垂下的细藤贴在波澜不惊的湖面上,湖边有一位温润如玉的少年,他看见她腰上的白玉便夸赞道:“此良玉也。”
琪者,美玉也。出生时,一位高僧送了她这块白琪,她因而得名“雪琪”。
她犹记得自己那脂粉未施的小脸微微一红,那是少女的羞涩。
之后,她偷偷溜进他的书房,在桌案上发现了一首诗:
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
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樽前不尽心?
她心里佩服这位少年。
再次见他的时候,是在她及笄礼上,而那时,他已有妻室。
身为公主,父皇岂会同意她嫁人为妾?
那天正是七月初七乞巧节,她回到闺楼后登上月台,望着天上阑干的星斗写下了一首诗:
独登月台月如玦,临风而立风吹衣。
织女应怜无好计,彻夜星斗阑干泪。
不知不觉间,天边的那抹残阳变成了如刀的新月。
她斟了一杯酒,将一包药粉洒了进去,那是——牵机毒。
白色的粉末在酒中溶化,她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摘下银簪划破手腕,接着一跃而起,跳下了高高的楼台。
那一夜亦是七夕,殷红的血染红了洁白的碎玉,在银白色的玦月下显得格外刺目。
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更名为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第2章龙年
公元2000年·英国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