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师太说罢,微步向西北方向而去,郭五妹有心回去向家人回报,见师太这番就要走了,无法,只得快步跟在后边
大漠之中,无名村落。
这大漠中人都是以放牧而生的,逐水草而居,一方的水草若是被那牛羊吃光了,就拔起帐篷换一个新的地方居住下来。
在大漠深处,有许多牧民发现这里水草丰美,鲜少有人在此处放牧,于是很多人也就定居了下来。这里以前无人居住,自然无名无姓,牧民们就叫它无名村了。
无名村东有一户人家,住着母子二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只知道那个年过四旬的妇人自称是过大婶,她膝下有一个儿子名唤郭信。
原来这郭家母子二人自辽东遭难之后,为避开灾祸,几番奔逃,到了这大漠之中,郭大婶自知而今无力找寻郭兴下落,只是日日思念,夜夜悲伤。郭五妹心有不甘,每日里都骑着一匹快马到镇上府里打探郭兴下落,往日当日走第二日便回,这番走了有月余杳无音讯,郭大婶心里着急,只是也没有办法,只好在家中苦等。
自郭信母子二人到的这无名村后,郭大婶拿出手头的金银细软分与众乡邻,与人为善,那孩子也在郭大神的调教下行事彬彬有礼。乡里的村民都不时称赞郭家母子。有许多牧民感念郭家母子的慷慨,纷纷将自家的牛羊送与郭大婶,郭大婶先前坚辞不受,后见乡民一番好意,也就拿了些金银将那些牛羊买了下来,与那郭信平日里在大草原上放养牛羊,苦闷中也多了一件打发日子的营生。
话说那郭信天资聪颖,酷爱读,每日里放牛之时,都将两扎古籍放在牛角之上,自己骑在牛身上每日不倦地苦读。郭大婶乃是名门闺秀出身,出阁前也算饱读诗,见孩子这般喜爱读,也就日日指点,郭信学得开心,郭大婶指点的高兴,二人也算是苦中有乐了。
“娘姑姑什么时候能回来呀?姑姑好久没有陪信儿玩了”,郭信有些想念自己的姑姑,终日嘟嘟囔囔道。
“快了,你姑姑进城打探你爹爹的下落,就快回来了”,郭大婶嘴里应着,心里却是又添几层苦闷,自郭兴去东京汴梁后,家中几经磨难,再没有什么好消息,郭五妹多日不归,郭大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