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乡志(2 / 3)

风流岁月 玉玲珑 2366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嘿嘿”老孙头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接着说道:“你可是领导,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忘了……”

“孙大爷,停口……”

我赶忙阻止住他,“你老这不是折我的寿吗,我才多大?”

说着我也走到院子里,推开门,毫不客气的坐在椅子上。

“小雨,那个谢……什么来者?”

老孙头望着我说到。

“谢玉玲,怎么你不会是……”

我看着他有些好色迹象的目光,不怀好意的推测到。

“你瞎说什么呢,我老头子多大年纪了,那跟你们这些半大的娃子一般见识。”

老孙头愤怒的喝斥道。

“那你不是一样看《欢喜冤家吗?”

我没好气地说道。

“什么看……我老头子没事研究研究知道吗?……对,我那本书你总该看完了吧,什么时候还给我?”

老孙头突然清醒过来,盯着我说到。

“马上,马上”我打着马虎眼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现在那本书弄到哪里去了。

“记着早些还”好在老孙头这次并没有追究,而是继续问道:“那个谢玉玲听说以前是咱们鹿镇的?”

“对,是小河谢的。”

我随口回答道。

“小河谢?”

老孙头的眉头一皱。

“怎么,你认识吗?”

我看他奇怪的样子,不解的问道。

“不认识,你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吗,说出来我可能认识?”

他又问了一句。

“这个我倒不清楚,不过她父母早死了。”

我又把嫂子给我说得那番话重新叙述出来。

“这个谢玉玲有些奇怪!”

老孙头口中讷讷的说道。

“你才奇怪呢,”

“真的,”

他肯定地说道:“你注意她说话的腔调没有?”

“什么腔调?”

“她说‘车’的时候发射什么音?”

“靠,这个我怎么知道?”

“我们都说‘下车’她下车的时候却说得是‘下差’。”

“那是人家普通话不标准。”

“这是北方的一个地方的方言。”

老孙头肯定的说道。

“什么地方?”

“汴京城”“哦,那说明什么?”

我不解的问道。

“说明谢玉玲是汴京城人。”

“晕倒,难道就一个发音不准就能够让你想这么多东西。对了,你怎么知道这是汴京城的发音呢?”

“我……我以前听过一个汴京人说过话。”

“好了,不听你胡扯了。我还有事情,先走了。”

老孙头现在是满嘴喷粪,就凭一个字的发音就给人家定型。我觉得和他聊天也没有什么意思,当然我对他那本乡志比较感兴趣,可惜这个老家伙好像宝贝一样,现在我在他的桌子上已经看不到了。

“别走,我们再聊聊。”

老孙头又挽留道。

“有什么好聊的,人家又不是在鹿镇待一天两天以后有你想知道的。”

我说着走出门,上了办公室把风扇打开,嗖嗖的凉气灌进肌肤,让人心静下来。

没有多久嫂子和李春凝也来上班,我们三个人交谈一会儿,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下午还要安排人陪着谢玉玲夫妇到小河谢给她的父母上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