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六十六章 远安(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自那日两人在湖里“偶遇”,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碰面。

见刘煜比平时更频繁地看自己,简晓年还以为他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于是笑盈盈地补充道:“我在家的时候就听过殿下的赫赫威名,一直憧憬不已,万分期待能亲眼看到殿下疆场英姿。”

尤其是生辰回家听了晓令说的话,他就更想知道刘煜的事情了——要是将来有人误会自己的病人,他就可以立刻理直气壮地为他解释。

刘煜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王府,接下来十数天、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眼前的小大夫,不知为何就时不时看看他。

“关心”刘煜的人很多,包括御座那位,还有慈宁宫那位……

刘煜每次进宫,都能得到他们热情关切地问候,还有无数珍贵的补品药材源源不断地被送进王府的库里,却只有束之高阁的命。

也许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用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刘煜的关心,但却还不如眼前这个人轻轻皱眉的严肃神情或者一抹得偿所愿的淡淡笑意来得真切动人。

这个人会笨拙地探知他的喜恶,却先把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全部交代了清楚;

这个人会关心他的睡眠、关心他的身体,还关心他的心情,但却完全不在意他封地的情况,到现在恐怕连他的封地有几郡、有没有盐井和矿山都不清楚。

刘煜发现自己很喜欢简晓年这样心无旁骛、眼神清澈地看着自己。

所以当他看到简晓年满脸期待地说着“憧憬”,虽然明知道这只是对方说服他的一种“策略”,刘煜还是听到自己说了一个“好”字。

简晓年:“!!!”

煜亲王:“……”

本来还想保持冷酷,但简大夫眼睛里有星星的时候,真的让人很难冷漠对他,刘煜并不知道自己此刻的语气与往日不同:“孤会让人带你去校场,到时候……你不要乱跑。”

……

蒋长史很快就得知自家殿下突然改变了主意,竟然同意让简大夫去校场了。

他十分佩服简大夫的“口才”,毕竟这世上能劝动摄政王殿下的人恐怕不多了……或者说,这世上敢在殿下做了决定之后还去劝他改主意的人,是真的勇士!

最后煜亲王和简大夫前后脚离开王府,只是刘煜骑马,简大夫却是乘了王府的马车,所以却是隔了一阵子才到达目的地。

简大夫第一次到天京校场,就有幸看到煜亲王指点亲兵。

当然,跟简大夫一样感到荣幸和惊喜的,还有将士们。

“今天殿下竟然亲自下场指点几个校尉,让吾等可以观摩一二,真是太幸运了!”

“就是这么大热天的,为什么要我们穿戴整齐,不能袒胸露臂?”

“你懂什么,这是殿下严格要求,难道到时候秋狩,你也打着赤膊见陛下么?!”

“你也说是秋狩了,现在咱们打个赤膊,反正都是糙汉子,避讳个啥?”

蒋智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哪里有些奇怪。

他家殿下喜水,无论天气如何,经常会在湖里游水,有殿下在,哪怕王府的内湖是活水,但湖中依旧没有任何猛兽——连边境的妖魔看到殿下都闻风丧胆,更何况是普通野兽。

所以当简大夫跟蒋智提及要带着两位小公子去湖边玩水的时候,他才能斩钉截铁地肯定湖里一定是安全的。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简大夫还是碰到了“猛兽”。

让蒋智感到疑惑的是:为何殿下会游到晚枫院那边去,以他的身手又怎么会轻易让简大夫发现自己的踪影。

但这件事要等殿下来回答他,恐怕是等不到的,蒋智只能凭空去猜。

然而左猜右猜没有丝毫头绪,蒋智现在只希望那位聪慧过人、心思剔透的简小大夫没有察觉到什么才好,要不然无论对简大人还是对王爷,都不是好事。

阴差阳错,简大夫已经见到了两位曾深藏在小林居独住的小公子,它们现在和他待在一起,让蒋智常常感到压力极大。

哪怕自家殿下对两位小公子极其冷淡,甚少主动关注他们的事情,但小公子的身份如此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巨大的“灾难”,而且随着它们不断长大,未来会发生什么,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又会何时发生,谁都无法预料。

就这样暂时让简大夫“抚养”小公子,约束并“教导”它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了蒋智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们的困境。

但凡事有两面,不能只看好的,不看坏的。增加他们相处的机会,就意味着被发现“秘密”的危险也成倍增加。蒋智生怕什么时候出了纰漏,不仅害了简大夫性命,也害了小公子。

——当然,还要他能想办法说服总是抱着小老虎跟抱着亲儿子一样的简大夫松手,还得让总是抓着简大夫衣襟的小老虎松爪子,才有办法分开他们啊!

更让人费解的是,殿下明明知道两位公子在简大夫那里,却一直不下令制止,蒋智不明白殿下此举深意,遂不敢自作主张去分开他们。

想到这里,他又问隐卫道:“郑荣在哪里?”殿下游水的时候,郑荣的人会分布在湖岸边,他自己则见首不见尾的,但次次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殿下。

这一次情况如此特殊,不知道郑荣有没有尽快赶到殿下身边,以作防备。

“大人放心,郑大人已经在晚枫院,怕您这边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先让卑职过来传报。”

蒋智点点头:“嗯,我知道了。”说完就让影卫退下,独自在主院等自家主子回来。

此时的蒋大人并不知,在不久之前,那边也有人震惊于与刘煜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