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爷不好忽悠了(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崇祯皇帝抬起了衣袖,低头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p>

王承恩刚想上前,一旁的曹化淳却是抢先一步上前行礼“皇爷,蓟镇陈然,就是去年蓟镇闹饷,皇爷发饷带头喊圣天子之人。”</p>

“哦。”崇祯皇帝面露恍然之色,随即勾起嘴角笑言“果然是忠勇之人。”</p>

在他看来,能够在战场上斩将夺旗者,肯定是身高丈二,腰围八尺,胳膊上能跑马的超级壮汉。</p>

这等壮汉,当得个勇字。</p>

蓟镇发饷的时候,带头高喊圣天子万岁,当得个忠字。</p>

没得说,就是个忠勇之人。</p>

“皇爷。”</p>

御书房外,有太监禀报“诸位阁老求陛见。”</p>

崇祯皇帝先是愣神,接着恍然“之前皆是败报的时候,一个两个全都是生病来不了。现在有了捷报,一个个的都来了。想的可真美,谁都不见,让他们回家好生养病去。”</p>

几位大太监听到皇爷的话,目光变幻不定。</p>

‘皇爷不好忽悠了。’</p>

遵化城,城门头。</p>

一众文武矗立城头,看着城外密密麻麻,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的东虏兵马,每个人的脸色都很难看。</p>

点兵术之下,城外的东虏兵马至少有三万之众!</p>

“是奴酋的大旗,奴酋亲自来了。”</p>

萨尔浒之后,建奴兵峰强盛,几乎称得上是战无不胜。</p>

对于大明文武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p>

“诸位勿慌。”赵率教昂然招呼“遵化城防坚固,内奸已除,建奴必败!”</p>

给守军们打了一番鸡血,下了城头的赵率教,当即询问“陈千总为何没来?”</p>

赵十二当即上前“都督,陈千总这两日都在营中,未曾离营。”</p>

一阵寒风吹过,赵率教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去看看。”</p>

陈然所部营地,位于遵化城南。</p>

附近百余间房舍被征用,外面还搭建了不少的帐篷。</p>

策马过来的赵率教,见着一群穿着厚实棉衣的军汉,背着粮袋往外走,当即拦住了他们“尔等身为战兵,岂可在此时做这等负重之事?”</p>

在他看来,能穿着崭新厚实棉衣的,必然是军中精锐。</p>

既是精锐,又岂能做这等民夫的活计,当养精蓄锐等待上阵厮杀才是。</p>

军汉们认出了赵率教的身份,急忙放下粮袋行礼。</p>

为首之人略显惊慌的回应“都督,我等不是战兵,乃是随军民夫,奉陈大人的军令,给流民送粮食去。”</p>

“民夫?”</p>

认真的打量着这些人,赵率教蹙眉相对“尔等面色红润,还穿着新衣,怎么可能是民夫!”</p>

眼前这些人的气色很好,明显是吃饱穿暖,哪怕是赵率教麾下的所谓精锐,也少有达到这等程度的。</p>

只有他的家丁,才能做到这一点。</p>

赵十二上前“都督,陈大人营中与别处不同,足粮足饷待遇极高,您入营一看既知。”</p>

点了点头,赵率教不再言语,直接策马入了奇兵营左哨营地。</p>

营地之中支起了数十口的大锅,民夫们用力劈砍明显是大门家具的木材,劈碎了作为燃料。</p>

赵率教亲眼见着,成袋的白米倒入锅中。</p>

见着大框的菘菜,大块的猪肉马肉,大碗的油酱醋葱姜蒜椒,好似不要钱一样往锅里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