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 / 3)

陛下因何造反 任国成 1046 字 2021-03-1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但是可以利用水力啊!前宋时便有水力纺车,只不过元乱时失传,为何不能重新制作出来,取代人力?科学院里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设计出一套可以利用水力的纺织机械!

在朱由检的重金奖赏和未来股权激励下,宋应星、王徵,还有邓玉函汤若望等人,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研究。徐光启甚至连内阁的会议都忘记参加,引得黄立极、施鳯来等大学士十分不满,还有御史弹劾徐光启玩物丧志!

他们首先让工匠把现在的纺织机械打制出来,然后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水力使得这些机械自动运转。这些人都是绝顶聪明,很快便发明出来了水力纺纱机,水力搅车,水力织布机,但是织布的效率还是没有提高多少。

“我明白了,原来的脚踏纺纱车已经能同时纺四锭纱,咱们设计的水力纺纱机还是四锭,这样不行,应该重新设计,设计出至少能纺八锭甚至更多的纺纱机。”宋应星道。

“还有水力织布机,除了利用水力和原来没什么不同。织的布太窄,咱们应该设计出织宽布的织布机。而且织布时梭子要靠工人来回扔,速度慢,工人很容易疲惫,能不能设计一种自动来回运动的梭子,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邓玉函也道。

众人集思广益,开始了重新设计,邓玉函懂得机械,但是一些精巧东西却做不出来,于是便派人去了澳门,雇佣了几位来自欧罗巴的钟表匠。

终于,在大半年后,由一个瑞士人叫怀特的表匠制作出了“飞梭”,飞梭放在特制的槽中,借助于一条特制的绳索带动织梭,织工拉动绳索使其来回飞越梭道。就效率来说,比原来手掷梭子方法相比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来的宽了一半。

纺纱机,王徵提供了一个思路,把原本横着的纱锭竖着放置,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更多的纱锭。王徵和邓玉函合作,按照这个思路设计出了新的纺织机,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把效率提升了一倍。后来又进行了改进,可以用一只纺轮带动三十二个纱锭,效率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