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起来还是从事从前那样遭受剥削的工作内容,但他们实际上却是被赋予了指定铸币权的顶尖生产部门,只要交够指定的额度,补齐其他生产部门波动产生的亏空,多造出来的全是他们自己的。</p>
作为整个变动中受益最大的生产部门,别说满不满意,厂房的租金和买生产资料的钱都是他们出的。那可是自由铸币权,那可是生产进一步扩大战果的义体所必须且唯一必须的原材料,他们的钱不但越铸越多,甚至还在自发升值。</p>
他们确实没有了曾经工造部门为所欲为的全面特权,但他们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即使在后续调整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上缴的数量和比例涨幅越来越夸张,他们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p>
也不是他们心甘情愿地愿意接受那么高比例的税赋,实在是在各种会议之中,想要把他们剥皮抽筋,然后撤销铸币权的人实在太多了。实在不行,他们只能妥协交更高比例的税,然后受到外部其他生产部门夸张的待遇抑制,使得他们想要招辅助铸币的人手时的待遇不得不拉得更高,实在撑不住往常的扩张速度。</p>
铸币增长逐渐下降,生产部门的扩张也放慢了脚步。为了继续扩张生产,把义体的全民化进一步推进,其他生产部门的待遇也有所下降,不同的部分逐渐关联起来,经过几轮调节后趋于稳定。</p>
不过问题总是不会消失的。铸币权的利润空间实在压太实了,并且工作内容千篇一律,有些有其他想法的人就改变了模式,将固定待遇也变成了比例,自己做起甩手掌柜,研究起作为顶级的工造人才应该研究的东西。</p>
这么一干,那些拿到劣化铸币权的承包商们自然因为利润空间的打破平衡而起了歪心思。</p>
既然正常算账死活也算不过来,这个待遇问题实在没得解决,那就不必解决了。从正常的人员流动处招不到工,那大不了人造一些黑户,让黑户来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