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韶华看向胖墩墩的闻主簿。</p>
闻主簿立刻主动请缨:“郡主,王府库房里金银玉器布匹绸缎米粮豆黍堆积如山,微臣打算核对之前的库房账册,逐一清点。”</p>
姜韶华对积极拉磨的闻主簿很是满意,略一点头:“辛苦闻主簿了。正好趁着此次清点核查库房,重新做一份新账册。”</p>
然后,深深看闻主簿一眼:“旧的账册,暂且由闻主簿自己收着。”</p>
这是给他时间和机会,抹平旧账。</p>
最后那一眼,又含了提醒和警告。前事既往不咎,以后再有不妥,绝不轻饶。</p>
闻主簿悬着的心一松,又对这位年少的郡主生出些许敬畏:“微臣领命。”</p>
姜韶华淡淡补了一句:“五天后,我要看到库房新册。”</p>
闻主簿:“……”</p>
姜韶华略一挑眉:“怎么?时间不够么?”</p>
闻主簿忙呵呵笑道:“够,五日时间足够了。”</p>
接下来的五天别合眼睡觉了。</p>
姜韶华对闻主簿的勤勉很是满意,着意赞了几句:“闻主簿虽然岁数大一些,却是老当益壮,当差做事半点不怕辛苦。”</p>
夸闻主簿的时候,目光瞟了杨审理一眼。</p>
闻主簿都快六十的人了,杨政今年才三十四岁,在一众属官里,他最年轻,出身也最好。</p>
嫡亲的大伯父是刑部侍郎。杨政算是家学渊源,在刑部当了几年差。五年前来南阳王府做审理正,就是杨侍郎安排的。</p>
杨政顿时觉得臀下的椅子有些发烫。不由自主地就站了起来:“郡主,微臣打算将之前的案子都审了。”</p>
各县都有县衙大堂,出人命的大案,都会移交至王府刑房。除此之外,杨政还要负责南阳郡里的案子。</p>
姜韶华眉眼未动,看不出喜怒:“听杨审理的意思,之前堆积了不少案子没审?”</p>
明明几日前才见过,面容半点没变。一张口,那股无形的压迫感却迎面而来。</p>
杨政定定心神,张口解释:“微臣并未怠慢。实在是刑房里人手太少,不够支应。这才积压了一些案子没审。”</p>
散漫怠政,遇事推诿。本事不大,官场这一套倒是熟稔。</p>
这个杨政,得早些让他滚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