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什大王死后,众臣拥王子为王,号克顿大王。
此时乌尖国内之兵只有十万,克顿大王将重兵七万驻守乌尖,北塞、河里、樱栅三城各有守兵一万。
赵云大军人多势众,分兵四路,文钦十万大军攻北塞,曹休十万大军攻河里,张任十万大军攻樱栅,赵云自率大军二十万攻乌尖。
天竺降兵原有乌尖士兵,地理熟悉。
天竺兵与中国兵不同,其依附心很重,见中国士兵战斗力强大,丝毫不以降兵为耻,反以中国士兵为荣。
各军政委又根据其心理,研究办法,加强其忠君思想。
但在投降中国军队几个月来,天竺降兵战斗力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曹休、张任、文钦相继攻下三城,守军三万大都投降,皆编于军中。
三城既下,三将统重兵与赵云合军,攻取乌尖。
乌尖城内兵力薄弱,被赵云趁夜偷袭得手,克顿大王被赵云亲兵杀死,城中文武在战乱时死伤惨重,余皆归降。
乌尖国至此已灭,赵云将降兵八万悉编入军中。在乌尖整兵半月,等贾诩部前来接防后,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逢其相国而去。
逢其相国总兵力为二十万,大军十五万防守其咽喉重镇田园,赵云大军赶到,驱降兵与其相战几场,斩杀其士兵甚多。
守兵数战不利,退入城中固守。
赵云也不攻打,观看城边有河,忆起破东倭之策,命士兵阻塞河道,灌河水入城。
城中水深二米,房屋损毁者十有八九,粮草皆湿,城不能守。
守将无奈,弃城投往逢其相城。
赵云见守兵败退,命士兵疏通河道,退去河水,入城安民。
分兵攻打海泊、仁义、青去、抬流、国保诸城,五城守卫薄弱,赵云大军一到,皆献城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