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上看,海龙和郑家加上日月皇朝的残党总兵力可达四、五十万,达到新金国一半。
青霭没有与日月皇朝残党军合流,是比多尔衮多看到一个地方。
腐败无能的同伴,对己方的打击不下于正面的敌人。
若是被日月皇朝的贪官们扯后腿,等若捆起一只手和脚对付多尔衮。
神州国以往的最后数位名将,都是败在同伴之手,而不是不如新金国。
敌人的行动不如自己所料,多尔衮感到这的确是一个妙着。
就算先前击败郑芝龙是他言过其实,今次打败匈奴军是手下将领轻敌大意。
但三十万兵力先后被击溃,怎样辩解也好,都是铁的事实。
多尔衮已料到敌人会很强,但想不到事实是敌人比想像中还要更强。
补给线被断绝,对多尔衮来说不算什么,他大可如癸所料,西进与西路军和中路军会合。
可是如此一来,恐怕会有数十万以至上百万的平民转移至沿海诸岛。
越州和吴州是神州国最富饶之地,也是在过去数十年的内战中所受破坏最少的。
吸引了这些财富不小的人口后,海龙和郑家的实力必定急增,对他日造舰建军渡海平定更增困难。
多尔衮不想轻易西进,就此打回头去的话,洋子江又在对方舰队的控制之中。
多尔衮审视他脑海中那幅神州国全图,敌人的根据地在思明岛和天涯海角,补给经海路进行,己方残余的水师之前已被全面击溃。
形势看来,自己是拿敌人没有办法了。
攻敌所必求,攻其无备,都是兵法对进攻的要求。
细心思考着的多尔衮终于找到一处可以打击敌人的弱点,要是可能的话这次将会有可能演变成和海龙与郑家的全面决战。
若能歼敌兵力于陆上,只余下空船的舰队根本不足为惧。
“全军前进,目标杭州城。向沿途敌城派遣使者通告,我军所至之处,不许投降,男女老幼均格杀勿论,鸡犬不留。”
嘴角闪现狡猾奸诈的笑容,多尔衮已准备好陷阱让郑云仙去踩,这次她会怎样应对。
获令的女真红一、二旗军迅速准备开拔,动作镇静如常,丝毫不因后路被截断而有所动摇。
反而炎黄族的天佑军,军心浮动虚怯,甚至有人开小差逃跑。
惯于入侵后四处侵袭的女真军,根本没有补给线的观念,在他们的观念之中,补给就在敌人的民众身上。
所以比起后路被截,围城战对他们反而有更大的打击,因为若是固定停留于一处,吃光当地民众的储量后就什么也没有得吃了。
相反天佑军的观念完全是神州式,一心想着若没有了后路,粮食就无从到手。
杭州城是在珍珠江的出口处北岸,在其四邻都是进行海上贸易和捕鱼而繁荣的大城,人口众多。
多尔衮亲率东路新金军向此地急行前进,他有信心会把之前的挫败一次过赢回来,甚至不禁会想,郑云仙会否就此轻易败北。
多尔衮的目标始终放在云仙身上,海龙在他眼中不过是被云仙利用的组织。
之所以有此误解,可说是偏见和情报不明的结果。
相对的现时对全局有最清晰讯息的不是对情报最重视的青霭,而是炫静。
不只因为她和青霭同样拥有龙家的情报,更重要的是森罗给她的助力。
用十余名黑猩鸟从高空观察,炫静一直掌握着海龙和郑家还有多尔衮的行动。
所以被留在南之京的她才能在城破前被事先撤离,之后摆脱了多尔衮的控制,直往中路军前进。
这一次对她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难得海龙和郑家与多尔衮硬碰,炫静正好从中渔翁得利。
东路军的两个匈奴军被击溃,减至二十余万人的兵力正好和海龙与郑家拚个你死我活。
可是从人数上看,十万人的海龙和郑家联军弱了一点。
炫静心下计算着暗助海龙和郑家,平衡双方的差距。
自己则试图利用影雀和黑狮之力,把中路军先掌握在手中。
中路军的统帅是黄旗军与绿旗军的头善和占露,比起西路军直属多尔衮的红三、四旗军要好控制。
就让多尔衮和龙癸放手大干,到最后笑的人一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