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宗扬赶紧道:“好好好,是我见识浅,老袁你别激动,咱们好好说。”
袁天罡一声长叹,“底层想翻身太他妈难了。吃了上顿,操心着下顿,日夜操劳,也积不下几文钱。没有资本能做什么?建发电厂?别闹了,拿铜丝缠个线圈还得有铜呢。”
程宗扬道:“练武呢?六朝这种修炼的。”
袁天罡露出苦笑,“你运气真好,居然有修炼的天赋。寻常人顶多在一二级打熬身体。想学上乘功法,那得有天赋。天赋这东西不说百里挑一,十个里面有一个,那就是百分之九十的淘汰率。何况再往上,天赋越要紧。比如你……”
袁天罡打量了他一下,“有三级了吧?再往上可就难了。”
“差不多吧。”程宗扬道:“你没有吗?”
“我?不知道。”袁天罡自嘲地说道:“穷鬼也想赌这百分之十的机遇?先填饱肚子吧。”
程宗扬琢磨了一会儿,“不对啊。我见过一支军队,两千多人全是三级以上的修为,那不是应该谁都能修炼吗?”
“也许是从两万多人里选出来的呢?”
还真有可能。
不过程宗扬直觉并非如此。
以岳鹏举在六朝的时间来看,未必有从容挑选的空闲。
也就是说,他很可能一开始就选出来两千名有足够天赋的军士,组建了星月湖大营。
他是怎么做到的?
袁天罡积怨已久,可惜栏杆拍遍也没半个知音,此时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
等发泄完,他也冷静下来,抹了把脸道:“方才失态了。唉……”
程宗扬笑道:“想开点就对了。六朝被搞得乱七八糟,杨玉环不当贵妃当太妹不也挺好吗?好歹没有流落烟花……”
“你闭嘴!”袁天罡幽幽道:“杨贵妃是我上辈子的梦中情人。”
程宗扬无语半晌,你这是没见着岳鸟人,不然你们两个非打起来不可。
“老袁啊,你这么一把年纪了,难道一直没成家?”
“成什么家啊,我逃命还来不及呢。”袁天罡自嘲道:“丧家犬一条,就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候。”
“那你……”程宗扬朝他下边看去。
袁天罡腿一夹,戒备地说道:“怎么着?”
“总有生理需求吧?怎么解决的?”
“庸俗!”袁天罡痛斥道:“低级趣味!”
程宗扬也不说话,只一脸纯良地看着他。
袁天罡也觉得没意思,讪讪地闭上嘴,过了一会儿才幽幽道:“告诉你也不妨——我的预知能力全靠童身。”
“真的假的?你没破过戒,怎么知道预知能力就靠它呢?”
袁天罡指了指脑袋,“预知。一近女色,就是死路一条。你还会选吗?”
程宗扬摸了摸下巴,“换成是我吧……会!”
“滚蛋!”袁天罡啐道:“你个要色不要命的。”
-----------------
贾文和将一张素纸放在案上,上面是刚搜集来的各项资料。
杨玉环,出身弘农杨氏,父为京官。
六岁随父入觐,以聪慧为先皇宪宗器重,收为养女。
八岁替先太后祈福,入咸宜观为女冠,号太真。
九岁封公主,以道号为公主号,称太真公主。开府,食邑千户。
十一岁宪宗驾崩,穆宗立,晋长公主,加封五百户。
十五岁穆宗驾崩,敬宗立,晋大长公主,加封一千五百户。
十七岁敬宗驾崩,今上继位,晋镇国大长公主,设太真观,加封两千户。
杨玉环公开的资料并不多,至少程宗扬就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被遗漏了:她六岁时,与某个鸟人见过一面——这很可能是她命运转折点。
此后她的人生就仿佛开挂一样,一路光芒四射,直奔巅峰。
薄薄一页纸,透露出的信息却极不寻常,其中单是皇帝就涉及到四位。
程宗扬不得不先捋一遍:如今这位唐皇是宪宗的孙子,穆宗的次子,敬宗的弟弟。
杨玉环被宪宗收为养女,名义上是穆宗的姊妹,也就是敬宗和今上的姑姑——虽然她今年才二十三岁,已经历经了四位皇帝。
封号也由公主到长公主,再到大长公主、镇国公主。
唐国皇帝收养义女并不罕见,事实上算是一种常规操作。
历代唐皇收养了一堆的公主,有宗室女,有异姓的外甥女,甚至还有与宗室不沾边的臣子女,也被唐皇收为己女,然后给个公主的封号,送去和亲。
不过收养的公主通常都会改为皇室姓氏,像杨玉环这样既不改姓,又不送去和亲的,算是绝无仅有的殊遇了。
而且唐国公主惯例食封三百五十户,杨玉环这位异姓镇国公主足足食邑五千户,更何况九岁便即开府,有了干预政事的资格!
这里面的意味就太复杂了,程宗扬不明白,岳鸟人究竟给那位宪宗灌了什么迷魂药?
别说亲闺女,亲儿子都未必有这待遇!
怪不得杨玉环是长安一霸,打遍十六王宅无人敢惹。
如今的唐皇说不定就被她这位小姑姑给揍过。
但反过来说,唐国的皇帝死得也太勤了。
六年换了四个皇帝,不知道唐国主持登基大典的是哪位大臣,这经验都能刷到满。
“死一个皇帝晋一级,这是唐国的惯例?”
贾文和道:“宪宗十九位公主。晋位长公主者唯其一人。”
十八个亲生公主都没有晋封长公主,一个收养的异姓女儿,居然连升数级,晋位镇国大长公主?
程宗扬眉头越皱越紧,忽然道:“唐国这些皇帝太能生了!别的朝代一堆绝嗣的,越到末世越生不出来。唐国诸皇随便生生,就是十几二十几个,李家的血统很强大啊……”
袁天罡正在凝神思索,听到这段差点儿急眼了,“你怎么总扯这个?”
“走神了!走神了!”程宗扬赶紧收回思绪,“她怎么一路晋封的?有什么内幕?”
贾文和道:“宪宗刚明果决,人称中兴之主,唯壮年沉湎长生,服食金丹暴死。穆宗性喜游乐,无心政事,继位两年便即中风,服食金丹暴死。敬宗喜游更甚,在位两年,为宦官所弑。”
“被宦官杀了?”程宗扬听着都不可思议。
宦官与大臣不同,唯一的权力来源就是皇帝。
全靠着皇帝撑腰,才能作威作福。
太监弑君,那不等于自杀吗?
“此事扑朔迷离,颇多难解之处,宫闱之秘,难知其详。”
六年换了四个皇帝,两个吃金丹吃死的,一个被宦官给杀死的——唐国乱成这样居然还没有散摊子,真不知道祖上积了多大的德。
贾文和道:“宪宗驾崩时,太真公主年纪尚幼。穆宗以先帝遗命,封其为长公主。此事还可以说是宪宗对太真公主分外器重,穆宗子承父志。待穆宗驾崩,敬宗继位,加封其为大长公主,其中必有缘故。”
程宗扬道:“敬宗继位,杨玉环在其中立功了?”
贾文和指着纸上的条目道:“加食邑一千五百户,非但有功,且是大功。”
唐国食邑并非实封,而是按户数折为赋税作为俸禄。
一次加封一千五百户,相当于加封了一个开国县公。
袁天罡嗤道:“如此大功,却扶立了一个昏君。”
程宗扬道:“敬宗很昏庸吗?”
袁天罡道:“敬宗在位二年,终日游猎享乐,不理朝政。先是被几个工匠闯入宫中,登堂升殿,堪称六朝第一笑谈,后来又被群奴所弑,岂止是昏庸!”
“也许是他们关系好呢?”程宗扬猜测道:“估计他们年龄差不多,一起玩大的。杨玉环都这样了,扶立个喜欢玩的,也很正常。那后面这个两千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