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报界换天(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不同意改动现有排版,”突然有人拿起《天天日报》,反驳说,“你们看这份报纸,虽然它的排版看起来清新脱俗,但这却是牺牲内容刊载量来完成的。同样内容的新闻,传统排版只需要一个版面就可以刊载,而用《天天日报》这种排版,至少需要一个半版面。这无疑增加了成本,更何况,这多出的半个版面,我们用来刊广告多好?读者看的是新闻,又不是看的版面是否漂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天日报》的改版看起来出色,但无论是全份彩印、取消头版广告、精心排版配图……

这些改革措施都会增加成本、减少收入,是一次彻头彻尾失败的报纸改版。

有人在会议上笃定地预测道:“我估计,《天天日报》一个月都撑不下去,要么改回原来的样子,要么提高报纸售价。”

看着手下人对《天天日报》的嘲笑,胡仙心里总感觉不妥,她隐隐然觉得这次《天天日报》的改版,会在香港报界掀起大风浪。

此时此刻,不仅是星岛报业在关注《天天日报》的改版,香港绝大部分的业内人士,都注意到了新版的《天天日报》。

没办法不关注啊!

一个报亭几十上百种报纸,买报的人一眼就能从种类繁多的报刊中发现头版全彩配图无广告的《天天日报》,就如同在一堆矮穷挫里看到个高富帅,简直可以用鹤立鸡群来形容。

但却没人认为《天天日报》的改革能成功,他们的看法与星岛报业的管理层一样,增加成本、减少收入的改版得不偿失。

所有人都等着看《天天日报》的笑话。

一个靠拍电影起家的幕后老板,一个年纪轻轻毫无经验的女社长,一个从法国请来不知香港行情的总编。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注定失败的组合!

而事实呢?

……

《天天日报》本就是在年轻读者中销量前三的报纸,甚至是超过了《明报》(《明报》主要读者群是中产阶级)。

如今改版之后,清新的版面更加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至少看起来就比其他报纸更加时尚大方。

而上了年纪的读者,喜欢上《天天日报》的理由则很简单,因为它的排版比其他报纸更便于阅读,不怕老眼昏花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看错了行。

“快催一下印刷厂,加印的5000份已经卖完了。”

“经理,外面又在催货了,看样子加印8000份都不够!”

“稳妥起见,今天最后再加印5000份,再催都不印了。”

“……”

东方传媒集团的销售部简直就成了菜市场,从上午开始就嘈杂不堪,好些员工连中午饭都没时间吃。

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是没有固定看报习惯的,往往是走到报纸销售点,凭心情选则一份报纸购买。

而今天,这种人中十个有九个都选择买《天天日报》,因为这份报纸的版面设计和彩色印刷太抢眼了,而且头版的大标题、大图片导读远比那些刊广告的报纸更能激起读者的购买和阅读欲望。

何超琼对报纸改版后的销量预测还是很保守的,只让印刷厂比平时多印了一万份,结果11万5千份《天天日报》没到中午就销售一空。

为了不打断自身的经营秩序,《天天日报》只选择了加印三次共1万8千份,改版第一日13万3千份报纸全部售罄。

改版第二日,《天天日报》的印刷量提高到15万份,依旧全部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