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楚淮青的笑容,秦策同是笑了:“先生猜他下一张纸上会写什么?”
楚淮青气定神闲地看着秦策,眼中带有玩味:“那要看殿下想问什么了。”
“平州兵马不过三万,襄阳却有十万,他是如何逼得公孙骥主动请求襄阳王的支援?”秦策将那叠纸交给了楚淮青。
楚淮青接着看下去,笑着摇了摇头,将纸上的内容平摊在秦策的面前:“殿下看看罢。”
待秦策看完,不由佩服且无奈地发出了一声感叹:“知道他厉害。”
纸上不偏不倚,正写着对秦策的答复:平州招募来了三万兵马,共有六万,不过我只派出去了三万,剩下七万是李温派的,运气好赶上大雾天,没牺牲一人便唬住了公孙骥。
楚淮青又看向了下一张,一边自语道:“也不知他是如何劝说动李温的。”
纸上答复:我帮他夺取了宁州。
秦策微怔:“李温得到了宁州?”
楚淮青沉吟道:“应该是,宁州位置特殊,我们得到也守不住,与其壮大襄阳王的势力,不如由李温来夺。”
说着揭开下一张,继续念道:“若李温出现反扑我主之意,只消放出消息,言语我主被逼陌路,欲要投奔襄阳王,必叫李太守消停。”
见楚淮青手里只剩下了一张纸,秦策问:“最后一张上写的什么?”
最后一张纸上的内容很多,不过倒不是继续在揣测秦策与楚淮青的心思,而是点出他们接下来应当做的事。
“谢富说除了平州招来的三万,青州来了消息,说是也招到了两万人,边关城较少,只招到了一万,他派了两万兵马给周怀民,让周怀民夺下邵径,过几日应当能收到回音。”
楚淮青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除此之外,若殿下已经封王,需尽早建造王府,招贤纳士,若寻不到好的口风,可大肆宣扬淮青当日为殿下冠礼、取名之事,以表殿下敬重贤才、豁达大度之德。”
秦策若有所思了片刻,终是笑道:“他倒想得周到。”
示以礼贤下士的王爷形象,总比皇子来得更有吸引力,不仅可以招来能人,还帮他宣扬了名声。
不过秦策也清楚,谢富这个建议,另一点也是帮楚淮青宣扬名声。
先生实在是太低调了。
楚淮青一时倒没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