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于的手下,有一支秘密的队伍。他们分散在南京各处。
为了便于张于寻找,这些人的居住地,都有一个印记。只要看到这印记,张于就知道是自已手下。
不是张于记性不好,而是手下人中很多人都是移动职业为掩护。比如说,一个挑担子卖米糖的人。他就没有固定点。就是有也难找。所以,他便在担子上做记号。只要张于看到了,再一对暗号,就知道是多少号的手下了。
这事是今天周林出门前,张于才告诉周林的。张于说:“如果与我失去了联系,又不能来联系,就关注有这个记号的地方的人,他是我的手下。你可以让他通报消息。”
这才有了周林进饺子馆吃饭的行为。
吃完饭后,周林便将提前写好的便信发在钱中,递给了老板。并且在老板的手上点了三点。
这点三点也是约定的暗号。
所以,接了钱后,老板便又警惕又兴奋地回了房。
烧了便信后,老板便出了饺子馆,走了一百多米,来到了一个公用电话处。看了看四周后,老板这才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那边很快接通了。一个女人接的电话。
老板的口贴近话筒,说:“告诉大老板,今天有客人来到了我的地方。客人留下了便信。”
女人问:“便信内容是什么?”
“通知张于,我在十七号。周林。”
女人问:“你是多少号?”
“三十三号!”
女人记下了电话内容后,马上给张于打电话。
“老大,三十三号来报,说是有一个人去了他那里,让三十三号通知你,他在十七号。”
张于一震,知道张于的那些手下情况的,除了张于,也就周林了。是张于今天才告诉周林的。
张于问:“确认是三十三号吗?”
“确认!”
放下电话后,张于看了看手表。现在是六点半了。再过半小时,天就黑了。
张于换了一身衣服,又化了装,让人认不出他来。
这才开着车子去了三十三号的所在地。
二十分钟后,张于走进了三十三号的饺子馆。
三十三号轻轻地喊了声:“大老板好!”
张于点点头,说:“将周林的事说出来听听。”
三十三号说完后,张于问,“那十七号是什么意思。是这条街的门牌号吗?”
三十三号点头:“十七号是一个闲院。没人住的。但是那个院子被人买走了。”
张于点头说:“给我来一碗白菜肉饺子,吃完后,随我去执行任务。”
三十三号感到幸福从天而降。能随大老板执行任务,那是莫大的幸运。
张于吃撑了。
一海碗的水饺,有二十多个,不撑才怪。正常的人,吃十五个就撑。何况张于还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
张于不止一次夸奖道:“你这水饺太好吃了!”
得到了大老板的夸赞,小老板嘴都笑歪了。
吃完了水饺后,老板关了店门,换了一身衣服,随着张于,向街上潜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