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定‘果’寻‘因’(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徐炎没有急着转换目标,而是继续氪金146亿混元单位,将刘峰的147条因果线全部解析了一遍。

并非所有的因果线都指向刘峰的死亡。

事实上,除了第一条灰色的因果线之外,其余146条因果线之中,只有两条指向他的死亡。

其余144条因果线,只是指向某种‘结局’罢了。

比如在某一条绿色的因果线中,刘峰因朋友的一句‘你女儿长得怎么一点都不像你’的玩笑,带女儿去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发现女儿并非亲生,最终大闹一场,与妻子离婚。

如果他不带女儿去参加这次同学聚会,便不会知道这件事,也就不会有离婚的后果发生,将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养一辈子。

其中甚至也有一些明显互相矛盾的因果线。

比如,有一条血红色的因果线之中,刘峰就因为一次意外的旷工而被公司开除,巨大的家庭压力所带来的绝望之下,刘峰选择杀死了自己的上司。

这一条因果线,就明显和徐炎第一次查看的那条灰色的因果线互相矛盾。

“不过这人确实是很衰,难怪命格都是一个‘衰’字……”

147条因果线看完,徐炎颇为的无语。

不过,刘峰的这147条因果线,却是让徐炎对‘因果’这两个字,有了一个较为简单的概念。

总体来说,就是通过一个个的‘因’,彼此之间互相的影响,来得到一个确定的‘果’。

只要能控制每一个‘因’的变量,那么这个‘果’,就是确定不变的。

但现实中,会导致‘因’出现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想要确定‘果’的难度就很大。

虽然只是初步接触,但徐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极大的疑惑。

那就是,走‘因果道’的强者,是如何能够做到确定每一个‘因’的变量的?

任何一个生命,都会和无数生命、物质进行接触。

每一次接触,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因’。

而这些‘因’之间,又会彼此互相影响,最终形成极为复杂的关联。

甚至于,改变一个‘因’,可能会导致更多‘因’诞生。

哪怕仅仅只是将目光聚集于一条‘线’上的因果,涉及到的‘因’之间的变化,都是无比庞大的变量。

即便是最擅长计算的强者,恐怕也难以控制全部的变量。

这根本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理解,没关系,继续在‘因果道’上研究下去,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自然而然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徐炎没有选择改变刘峰的因果,而是留下一分意识,继续观察他,而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人身上。

同样是一个普通人。

不过这个普通人的命格要比刘峰强很多,是‘中等人命’级别的命格,名为‘无忧’。

他的命运也确实如同命格上所描述的那样,一辈子无忧。

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也算得上小富即安,事业颇为顺利,早在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生活、感情等等也都极为美满,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懂事。

以普通人的标准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人生赢家的那种类型。

不过,这个人涉及的因果线数量,比刘峰却要多得多了。

——和只是一个社畜,没什么交际圈的刘峰不同,这人的交际圈更大,无论是朋友,还是工作上的伙伴等等,数量都要远超刘峰。

这也导致,他所涉及的因果线数量,是刘峰的十几倍之多,超过两千条。

在仔细研究过这人的每一条因果线之后,徐炎对‘因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隐隐有一种念头,想要得到一个确定的‘果’,未必要控制全部的‘因’的变量。

在一条因果线所对应的‘果’之中,并非所有的‘因’,对这个‘果’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发挥同等作用的。

有一些‘因’的作用更大,有些却是几乎影响不到最后的‘果’。

想得到一个确定的‘果’,只需要控制影响力最强的那一条或者几条就足够了。

就比如说,在刘峰加班猝死的那条因果线当中,刘峰的上司提前退休这一条‘因’,影响就是最大的。

如果没有这个‘因’,根本不会有职位的空缺,刘峰也就不可能为了表现而透支自己的身体。

其次,便是刘峰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诱发这一‘果’的关键。

如果这两个‘因’被改变任意一个,刘峰都不会很快死亡。

徐炎没有停下,继续研究其他人身上的因果。

以徐炎的意识思考速度,一秒钟时间,即可解析查看成千上万人的所有因果。

每解析一个人的全部因果线,徐炎对‘因果’都会有新的理解。

随着解析的因果线越来越多,徐炎逐渐明白了,‘命格’在一个人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

简而言之,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命势’。

也就是大致的命运走向。

比如刘峰的命格是‘衰’,那么他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都会比较倒霉。

一些低概率的负面事情,发生在刘峰身上的概率就要比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概率高出许多。

而对应的‘幸’,却是好运的体现。

随意买一张彩票就能中奖,对拥有‘幸’命格的人来说都是小儿科。

而这些一个个不同的命格,自然也有好坏之分。

最下等的为‘绝命’,拥有这类命格的人,无论具体是哪一种命格,过半数都会胎死腹中,即便侥幸生下来,大部分也都在婴儿或者幼儿时期夭折,几乎不可能活到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