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民贵君轻,宗族楷模(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他们寻玉玺作甚?”田丰好奇道,但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了其中的蹊跷。

传国玉玺,事关社稷大统,自从袁术祸乱雒阳,天子暂避其外之后,便失去了踪迹,外界盛传,乃是被袁术所得,最后袁术身死,又被渤海王所得。

这个传言,田丰觉得,有七成可信。

“或许,他们也是在揣摩主公的心思,想做那新朝的第一批臣子。”荀攸说话间,脸中闪过一丝鄙夷,对于这种行径,他历来是看轻的。

他比较欣赏田丰这种,光明正大的干。

将人带偏,某个位置自然而然会空出来,将人带坏,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起来。

这显然是阳谋。

“此事,我想主公自有筹谋,无需我们操劳,我们要做的,是替主公管好雒阳,管好天下。”荀攸这说,旋即起身,拱手告别,“就为此事而来,事了了,告辞!”

“公达慢行!”

送走荀攸,田丰静坐一会,主公即将来雒阳,他再稍稍转头,便看见一大叠文书,都是从各地呈报上来关于春旱灾情的,已经越叠越厚。

貂蝉也是明事理,当即说道:“义父,女儿是来辞行的,大王来了,我便不能时常陪伴义父了。”

任谁都知道,这是一等一的大好事,汉室宗亲手牵手,心连心,当为世人家族之楷模。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艰辛旅途,队伍终于赶到了雒阳城外。

车中,貂蝉回想着方才与义父聊天的内容,说道“暗中寻找玉”时,戛然而止,貂蝉确认,后面自然还是有的,而且根据已知的信息,猜出后面的内容,并非难事。

命令一经颁布,傅燮次日便赶回邺城接受刺史任命,而厉温,兼任冀州治中从事,负责协助傅燮执掌。

没有接到刘擎,别说刘协,就连百官,也颇有微词,最后只好议论纷纷,悻悻回城了

随后,一支庞大的乔迁队伍,离开邺城,徐徐向雒阳行进。

“冀州情况,你最熟悉,冀州刺史之位,交由谁人来做最好?”

刘擎点点头,宠溺的揉了一把荀采的头,荀采一阵挣扎没,抱着稷儿挪腾开了。

貂蝉上了马车,缓缓驶离,经过三国府邸之后,便折向北面的渤海王府邸。

“有意为之?女儿这么一说,倒真有这可能,渤海王或许以此举告诫陛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次赶回邺城,正是为了接你们前去雒阳居住,往后之事,还是以雒阳为主!”

而且一时难以抉择,心中不由得烦躁起来,便问一旁的中常侍陈熙:“渤海王怎还不来?”

刘擎小心翼翼的接过,刘擎如今已满三个月,五官已经完全长开,一张小脸胖墩墩的,和刘擎有些神似的,是一双乌黑的眼睛,正好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陌生人”。

“为何?可是弄错的时日?”貂蝉揣摩道。

刘协想了想,话虽这么说,但他同样学过,忠君爱国,乃是臣子首要!

田丰喃喃:“或许,是个不错的契机。”

——

数日奔波,刘擎终于回到邺城,风尘仆仆的回了王府。

“一切,依主公安排来。”荀彧回道。

荀彧明白,所谓丞相,其实只是过渡的,因为刘擎最初设想的那一套官制中,并没有丞相。

看着貂蝉,王允欲言又止,差点将秘密脱口而出。

若连雒阳都是如此,那天下呢?

刘协不敢想象了。

樊城之约昭告天下,雒阳百姓身居权力中枢,自然是最早得知此事的吃瓜群众,加上在雒阳生活的百姓,普遍都读书识字,受过经典熏陶,所以当他们听闻渤海王携宗亲五州牧,五州皆以渤海王为马首是瞻之时,顿时炸开了。

“所以,你们都可以准备了,时间仓促,我也有些事,需要交代文若。”

“那我们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啦?”荀采惊喜道。

陛下或许可以多说两军,他可不行,田丰会惯着刘协,可不会惯着他。

“确实有要事,文若执掌冀州,已经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