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甩身便走,一身铠甲挥得窸窣作响。
“你……竖子尔敢!”荀俭拿手指着淳于琼背影,又无力的放下。
“老爷,主意身体,勿要动怒了。”小仆劝说道。
荀俭躺回床上,闭上双眼,长叹一声,道:“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荀俭脸上的胀红渐渐消退,越发变得苍白。
“小春,你过来!”荀俭唤道。
小仆凑上前去,荀俭轻道,城南仓中,粮食不过十数石,多数为牲畜用的草料,藏粮食的地方,你知道,等渤海王大军破城,你去寻高顺将军,将粮食交给他。
小仆听着交待后事一般的话,当即哭了起来。
“你哭甚!”荀俭不争气的骂道。
小仆连忙擦去眼泪,泪眼婆娑的看着荀俭。
“唉,老朽了,怕不能见大王成就大业了……”
说着,荀俭面色突然一青,一口殷红鲜血喷出。
“家主!家主!来人呐!”小仆哭喊着叫人。
荀俭两眼紧闭,气息渐弱,一注老泪从眼缝中横流而下,嘴里喃喃有声。
“大王呐,你可一定要中兴汉室呐……”
……
阳翟城外,渤海军大营,一名飞骑自远而来。
“邺城急报!邺城急报!邺城急报!”飞骑一边行进,一边有节奏的喊着。
辕门兵士当即抬开拒马,让出通道,让飞骑长驱直入。
中军大营,高顺与徐晃正商量着攻城之法。
“阳翟临颍水,官道四通,拿下阳翟,颍川便得手一半,公明,你看,这是我制定的攻城方略。”高顺说着将一副简图交给徐晃。
“佯攻城东,实则重点在西,孝父,声东击西乃人尽皆知的计谋,是否再议议?”徐晃道。
“公明有所不知,这淳于琼虽是朝中叫的上名号的将军,不过,实在是言过其实,以他的见识,虽知声东击西之计,却未必会信我等采用如此愚笨之法。”
徐晃揪了揪自己的大胡子,“你这是预判了淳于琼的预判?”
“哈哈,可以这么说。”高顺笑道。
“报——邺城急报!”
一封信,书信快速呈到两人跟前。
高顺当即展开,走到徐晃跟前,两人一同观看。
“成了!主公有令,可以攻城!想必城中荀氏,应该转移了。”高顺道。
“那便以孝父之计,明日你带兵佯攻,我亲自先登城西!”徐晃指了指简图。
“诶,不对!公明你看,是你率军佯攻,我带队先登!”高顺指着城西的简图,上面的小兵符号,带着盾牌,正是高顺的陷阵营。
“好好好,不与你争,若说先登攻城,我部确实不如陷阵营,哈哈!”
“但愿明日旗开得胜,一战破城,我们也好早早的拜见荀老先生。”高顺说着,转身面向门口,“军情紧急,此刻便开始准备吧!”
……
翌日,清晨便万里无云,阳光十分灿烂。
阳翟城头,袁军守卫慵懒的倚靠在温度适宜的墙体上,墙体的热度刚好用来驱逐清晨的含义。
突然,远方传来数道号声,随后又传来阵阵鼓声。
城头守军当即重视起来,向外一眺,果真瞧见远方出现一支黑压压的兵马。
“敌军攻城!敌军攻城!鸣金示警!”
很快,城中兵马都被惊动,成队的袁军涌向城头,还有不少纷纷抬着条木,驻在城门后方。
淳于琼也从睡梦中被唤醒,片刻后便赶至城头。
再望城外,渤海王军渐渐靠近,淳于琼点了点人数,大概是有骑兵五千人,步军一万人,左右。
实际上,淳于琼看得极准,徐晃部下,只有五千骑兵,其中一千还是铁浮屠,而那一万步军,是张邈的陈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