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战端开启,冬天里的一把火(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说完,脸儿通红。

刘擎当场狡辩道:“本王只是颇为欣赏貂蝉舞姿,所以不知不觉夜就深了,你也之知道,本王历来好学。”接着放低声音,凑近蔡琰耳畔道:“本王向你学琴时,不也如此么。”

刘擎一阵坏笑,蔡琰当即娇羞难挡,赶忙拿着一卷帛书挡住自己的脸。

这哪是学琴,明明是某人别出心裁,硬将侍寝这事,换了种说法,他去昭姬那学琴,去貂蝉那学舞,去荀采那教荀采骑马,还会去骞萦那学外语。

鲜卑语是外语嘛,没毛病。

“嗯嗯。”刘擎醒了醒嗓,开始一天的正事。

昭姬顺手将手中帛书展开,道:“董卓加派郭汜与华雄二将前去南阳,另外又以董旻为主将,率军三万陈兵轩辕关。”

“看来董卓对南阳志在必得,多半是韩遂惹恼了他。”

现在的董卓,虽然比历史上正常了不少,没有走上暴虐之路,但骨子里的残忍性格却没有改,对对手,对敌人,依旧是一如既往的狠,比如他要煮了李旻,又将伍孚虐杀,杖杀张温,如今韩遂反了他,董卓的反应表明他恨不得生吞活剥了韩遂。

“夫君,韩遂反叛,那他在凉州的地盘,岂不是都要被马腾夺了去,得不偿失?”

“未必,袁董之争袁氏胜出,那凉州便归韩遂一人了,韩遂这是在赌啊,马腾崛起之后,他屈居其下,故此番作为,乃是以小博大。”

即便袁绍在角逐中落败,韩遂依旧兵马在手,占据一席之地还是容易的,相当于损失有限,而袁氏一旦胜出,他便能获得“朝廷”加封,既有实力,又有法理,方能真正站得住脚。

总体来说,韩遂不过是个见风使舵之人,掀不起什么风浪,董卓前去讨伐,多半是出气,等别处战事吃紧了,他便又会重新调整战术。

董卓就是这么个能屈能伸的人。

蔡琰又揭开一封,是来自雒阳的任命之事,王服接替伍孚,为新的越骑校尉。

接下来的数封,都是类似之事,很快略过。

“有不明队伍从南阳押送物资前去汝南。”蔡琰对着新展开的信报没头没脑的念了一遍,“对象不明,目的不明,物资也不明,这算什么信报?”

确实含糊不清,但偏偏如此,让刘擎觉得这封信报十分重要。

刘擎接过信报,见其文字不多不少,蔡琰已经将之全部念出。

“信中称不明队伍,在南阳各方势力,哪只队伍,能被称为不明队伍?”

蔡琰一愣,旋即答道:“刚刚脱离马腾的韩遂!”

刘擎再问:“何物需要兵马押送?”

“粮草,或是军需!”

“那送往汝南,送给谁,自然不言而喻了。”

“送给袁绍。”蔡琰嘀咕道。

“可问题是,以袁绍积累,以及今岁丰收,汝南一直给南阳输送粮草,所以从南阳运至汝南的,必然是军需,而且绝非一般军需!因为袁绍根本不需要。”刘擎分析道,袁绍这段时间沉迷耕铸之事,刘擎可是有所耳闻的。

蔡琰睁大了眼睛,想不到短短数字,竟然能分析出如此多的信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军师情报吧,这种情报就算被劫了,寻常人也看不出什么。

刘擎看了看窗外,估摸着大概时间,该早退了。

“此事必须严查!昭姬,我去与军师商议商议!”

蔡琰对此深信不疑,连连点头。

刘擎拿着信报打算离开书房,出门前,他又折回来道:“我与军师商议完,便直接去君澜苑中陪女采用饭了,夫人这便回去歇息吧!”

“嗯。”蔡琰轻轻应了一声,当即起身,打算离开。

离开书房之后,刘擎当即唤来班明。

“韩遂或是其它势力,暗中运送了一批军需去汝南,立刻通知南方商号,严查此事!”

“喏!”

瞧着班明离开,刘擎一溜烟便拐到了君澜苑,陪荀采用午膳,也不知道荀采怎么想的,名字取得就跟大饭店似的。

回头从颍川请几个厨子来送她……

……

北风乍起,吹得树叶“哗哗”作响,稍不留神,便会被寒风带离树木,飘扬上天。

陶谦望着满天飞舞的树叶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