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董卓一举三得,何进一石二鸟(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他需要新的帮手,很快,何进就物色了一位。

并州刺史丁原,这算是何进派的,因为丁原前任上官张懿,便是亲何进的,而丁原也是何进举荐,一来他没什么门生故吏背景,是草根出身,靠着战功与建树,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

何进要将丁原调入朝廷,以扩大自己势力,所以并州刺史之位会腾出,而借着陛下立牧之心,一气呵成,将董卓提上并州牧之位,实乃一举两得。

既腾出了丁原可调入京师,又卖了董卓一个大大的人情,一石二鸟!

当然,并非事事如他所想的那般顺意,董卓为并州牧后,袁隗老鬼必定借助旧情继续拉拢,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何进很头疼。

董卓果然是把双刃剑!

还有邓盛也不是省油的灯,明明看着已经半只脚踏入棺材了,却依然不肯放松。

那日朝会,何进举荐董卓为并州牧,就邓盛蹭的最欢,因为邓盛也做过并州刺史,与太原王氏关系非常好,王允可算其门生。

董卓为并州刺史时,刺史与王氏的关系依然在经营,如今董卓再次入主并州,而王允罢官在家,正好在太原,王氏显然是可以“再续前缘”的。

好在他命董旻送诏命之时,只强调了是何进力举董卓为并州牧,并承诺董旻官位,借此,再向董卓传递一个信号:董仲颖,我提拔了你亲弟弟。

嗐,又是一举两得!

“但愿如此,不会再节外生枝了吧!”何进喃喃自语。

“大将军,荀侍郎到。”大将军府的佐吏前来通报。

“引他去书房!”何进说着,径自向书房而去。

荀侍郎便是荀攸,受何进召见而来,很快,荀攸来到书房,见大将军正在摆弄茶水,只是手艺很差。

荀攸上前拜见。

“公达,过来坐!”何进指了指茶案的对面。

饮茶话事,看来今日是私事了,荀攸心想。

“大将军,我来吧!”荀攸自告奋勇道,大将军亲手泡茶,先不说够不够赏心悦目,茶味是否醇香,光“大将军”这名头,就不可乱喝。

何进也没有客气,停下手中摆弄,而是开门见山道:“公达,今日召你前来,是为一私事。”

“大将军身负国器,私事亦算公事,但说无妨!”

何进笑笑,很是舒适,荀攸的好话,果然受用。

“我听闻你有一叔,荀彧荀文若,追随刘擎太守帐下,可有此事?”

荀攸点点头,“确有此事,不过我叔荀文若年纪不过二十出头,攸只是辈分小些。”

“原来如此,荀文若追随刘擎,莫不是因为荀氏看重此子潜力?”

何进问完,细细的看着荀攸,他知道这个问题过于隐私,但他想看看荀攸的反应,毕竟如果需要,何进完全可以以四府名义,征召荀彧入朝做官。

但汉代很少会这般,个人选择还是很受尊重的,比如荀氏老资格的荀爽,就是征召了很多次依然不来做官的主。

出乎何进预料,荀攸几乎不假思索便答了上来。

“大将军,我叔荀文若之妻为唐氏,乃是宦官之后,故而我叔历来不被士人所容,荀氏对此亦十分无奈,他追随刘擎太守,此乃其私事,荀氏并未过多干预。”

“哦,原来如此。”何进恍然状。

听到“宦官”二字,他本能的觉得一阵厌恶,心中还有一丝不解,刘擎全家渤海王府不是被宦官害死的吗?世人皆知如此,为何他会接纳一个宦官之婿?

何进心中闪过一丝困惑。

“荀文若之才,比公达如何?”

万事如意,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