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国富民强?民富国强?(3 / 3)

埋葬大清 天煌贵胄 2383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傻贼鹰家的某条街足够牛逼吧?说是一条街能够影响整个小破球的经济也差不多。

可是这条街能经受的起什么冲击?

一旦大型的危机出现,这条街上面的天台都会变得很拥挤!

反倒是实业的承受能力更强——比如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罗巴主权债务危机这两次,每次都是被人称为墨守成规、不适应新时代的“老欧罗巴”德国最先在短暂波动之后好转。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朱劲松干脆摇了摇头,说道:“像通过旅游之类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经济,经不得大风大浪,朕不打算用这种法子来提高百姓的收入,倒是更喜欢通过办实业的方式来让百姓变得更加富裕。”

“所谓国富民强、国强民富,朕希望百姓能在富的同时也强起来。”

听朱劲松这么说,曾诚等一众大佬们顿时皱起了眉头。

国富民强和国强民富乍听上去差不多,实际上的概念却是天差地远。

国富民强比较现实,就像现在的大明——大明朝廷有钱,军队足够强大,大明的百姓自然也就有底气,哪怕是出了大明的国门也不虚谁。

相比之下,国强民富就不太现实——百姓富裕起来了,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民进国退的现象。

所以,曾诚等一众大佬们也希望百姓变得富裕起来,但是这个富裕不应该像朱劲松说的那样儿民富民强。

最好能控制在一个“度”的范围之内。

可是这个“度”的范围却很难把握。

而朱劲松在听完曾诚等人的担忧之后,却是差点钱笑抽——民富就有民进则国退的可能?这是什么新奇的狗屁理论?

民再富,能富得过国家?

民再强,能强得过法律和军队?

再者说了,朱劲松说的是国富、民富,国强、民强,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无论是国富民贫还是国强民弱都属于是取乱之道,国富的同时民也富,国强的同时民也强,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笑着说完这个问题之后,朱劲松又接着说起了哈布斯堡和沙鹅的事情。

“根据朕得到的消息,保罗一世最近的身体状况似乎不太好,沙鹅军队在前线的指挥基本上都是由保罗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在指挥。”

朱劲松曲指敲了敲桌子,先是示意柯志明将关于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的资料分发给曾诚和刘鹤鸣等一大佬,然后又接着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很快就要成为亚历山大一世了。”

刘鹤鸣接过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的资料,仔细翻看了一遍后皱眉道:“根据情报来看,亚历山大此人似乎有些两面派的意思?”

柯志明道:“是的,此人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在沙鹅宫中的时候对人和蔼,态度恭谦,在回到他父亲保罗一世的封地加特契纳时却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总是穿着笔挺的普鲁士样式的军官制服,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就像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军事机器。”

“另外,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亚历山大十分聪明——据传,他曾经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就掌握了他的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

“当然,亚历山大的身上也有着沙鹅贵族的毛病,比如说自由散漫,这种习性文使得他学什么东西都不求甚解,大概了解一些之后就会失去兴趣。”

“所以,我们锦衣卫对亚历山大的判断是威胁不大,如果加以引导,他会是一个比他父亲保罗一世更加优秀的带路者。”

听完柯志明的分析之后,曾诚便忍不住说了一句:“要是这样儿的话,那事情可就好办的多了——反正咱们大明已经接收了那么多留学生来大明,少他一个不少,多他亚历山大一个也不多。”

“或许,可以专门再建一个留学生学院,专门招收小破锅其他国家的那些皇子、皇女以及贵族子弟们前来留学?”

礼部扛把子孟繁志顿时眼前一亮,说道:“曾阁老的这个想法好,这些家伙都是有钱人,在不乎学费多少,而且还不需要教授他们什么真本事,只要把那些礼仪、玩乐方面的东西教给他们就好。”

说到这里,孟繁志忍不住有些惋惜的叹了一声,说道:“可惜了,当初就该留下几个钱聋老狗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