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昂将双手十指搭在钢琴键盘上,调整呼吸和状态。
他准备弹奏的是蓝星新世纪最有名的钢琴曲之一:《克罗地亚狂想曲》。
由作曲家TonciHuljic(赫吉克)谱写,音乐用明快的节奏描述了饱受战火洗礼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血泊和尘埃之中的悲惨的画面。
这首钢琴曲是他在蓝星练习、弹奏过无数遍,也是他最喜欢的钢琴曲之一。
每一个旋律在无数次的弹奏中,已经刻在了他的肌肉中。
这首歌最有名的演奏者是克罗地亚的MaksimMrvica(马克西姆·姆尔维察),不论是在B站或者QQ音乐,搜索出推荐的都会是马克西姆的弹奏版本。
马克西姆将这首钢琴曲中的情绪近乎完美的演奏了出来。
调整了情绪的陆昂,很快便按下了第一个琴键,随即他的十指快速的在琴键上舞动。
轻快却有些沉重的钢琴旋律响彻了全场,逐渐强烈的钢琴音色,奏出悲怆的旋律。
钢琴的鉴赏相较于流行音乐,难度更大,对鉴赏者的要求更高。
大多数的听众只能从曲子中粗略的判断是否好听,而无法感受出曲子内表达的感情。
但是这首歌却不然,即便是对钢琴曲没有丝毫情绪的观众,也能够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表达的感情。
绝望,无奈,悲伤随着曲子的进行,一点点渗透出来。
愤怒和抗争,急切和追赶,信心和热情。
仿佛看到在战火摧残后的断垣残壁中,开着一朵说不出名字的小白花,在风里微微地摇曳。
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看着战车,坦克威胁着要摧毁它的根与土,也看着鸟儿偶尔慌张驻足,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
只有夜晚来时,它才看得到平静。
很快,旋律开始从雄浑和低沉逐渐转变的明快激昂。
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个诉求,即便是绝望的时刻,也不会放弃希望。
即使那希望,仅仅如同无边的浓烈战火中摇曳着的,柔弱的白花。
几乎所有观众的鼓膜都在这首钢琴曲中受到了多个维度的震撼,这种饱满的立体感,让每个人都有多个层面的回味。
伤思,回忆、奋进。
随着陆昂落下最后一个琴键,现场的钢琴音律在震荡中,缓缓消散。
3分30秒的钢琴弹奏正式结束。
“啪啪啪啪!”现场顿时爆发出了冲天的掌声。
钢琴的鉴赏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够从钢琴曲中完整的领悟出它所传递的感情。
但是,一首好的钢琴曲,却可以给人一种在心灵上的震撼和享受。
能够降低鉴赏门槛,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它。
陆昂演奏的这首钢琴曲,就做到了这一点。
即便是从未听过钢琴曲的观众,也能够听出这首歌曲的优秀。
舞台旁,郑烨伟的脸色十分的难堪。
他作为专业的钢琴演奏者,自然能够判别出这首曲子的水平。
从陆昂的弹奏的技巧和投入情绪来说,陆昂其实是稍逊于他的。
毕竟他有着很多年的现场演奏经验。
但是,这首曲子的质量却是顶尖。
即便放到国际上,也是一流的钢琴曲。
仅凭这首钢琴曲是陆昂所创作的,就足以胜过他许多。
钢琴的创作是需要沉淀的,与流行歌曲不同。
陆昂明明只有22岁啊!
怎么可能创作出这种层次的钢琴曲?!
随着陆昂起身,薛谦压下心中的震惊,也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能告诉我们,这首钢琴曲叫做什么名字吗?”
陆昂拿起麦克风:“《战争狂想曲》。”
这首钢琴曲在蓝星叫做克罗地亚狂想曲,因为它讲述的是饱受战火洗礼后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壁。
创作者是克罗地亚人。
这个世界并没有克罗地亚狂想曲,他自然也不可能将这首歌的以克罗地亚命名。
所以,他将这首歌命名为了战争狂想曲。
更契合整首歌的主题。
薛谦面带笑容的点点头:“我能从这首曲子里,听出战争所带来的绝望、破坏,也能够听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希望。”
“大气磅礴又情绪激昂。”
陆昂谦逊的笑了笑:“谢谢薛老师的点评。”
“这首歌我创作出来的时间并不长,这场表演只是我按照吴海老师所说,展示自己的power的一次小演出。”
“还不够完美,未来需要继续精进。”
“毕竟,我只是一个还没有出道的练习生。”
“水平不够。”
他说着目光看向了站在一边脸色难看的郑烨伟。
薛谦立刻便get到了陆昂的意思,便笑着道:
“郑烨伟,你觉得陆昂弹奏的这首《战争狂想曲》如何?”
“给一点点评?”
郑烨伟脸色漆黑,他只觉得自己的脸被陆昂和薛谦的双簧中,不断的被啪啪打着。
现在还让他自己打自己的脸!
在这一刻,他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悔意。
为什么要接这个活!
太难看了!
感谢陳良友的100点打赏哈!
感谢各位书友的票票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