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哪里又背刺我了?!【】(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或许,前往普杰工作室学习,是一个能够接受的选择?

台上,易震星花费了二十分钟讲述完什么是别具一格的内容制作这部分,与现场的人进行了一些交流后,开始继续下半段的分享。

“别具一格内容制作这部分结束,我这边继续分享第二个令《万万没想到》成功的原因。”

“鬼斧神工的宣发操作。”

“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是最重要的。”

“但是宣发,也不可忽视。”

“酒香也怕巷子深,至少在短视频这个领域,是适用的。”

“若没有陆昂的一系列宣发操作,即便《万万没想到》依旧能够取得创纪录的成绩。”

“但是成绩很难这么快的取得,也无法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反响。”

“陆总的宣发操作,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创造认知差。”

“陆总利用网剧声誉不佳,短视频从未踏入影视剧领域,通过夸张式宣传的方式,引爆众人心中对网剧的认知差距.”

“二、制造热度和话题。”

“通过认知差距的创造和铺垫,引起话题和热度,令作品可以保持不间断的一个热度,在《万万没想到》的身上,就是不断上热搜,不断.”

“三、反认知操作。”

“反认知操作,在我的理解里,是陆总宣发操作的核心、最重要的手段。”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反认知操作。”

“比如,网络上出现一片负面的评价,甚至是明显由竞争对手的水军推动的。”

“这种情况下的常规应对策略是低负面话题的热度、发布公告函解释舆论造成的错误认知、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

“但是,倘若将这种负面的舆情推波助澜、甚至添油加醋令热度被炒的更高,就是反认知操作。”

“陆总在《万万没想到》的宣发操作中,多次使用了反认知的手段,比如”

易震星从安排宣传人员在网络上发布尬吹的各位文章,说到《万万没想到》首集播放后刻意安排负面评价。

娓娓道来的细节讲述,令现场众人在震惊中,眼睛不断的睁大。

尽管现场大多数的人,都不是从事宣发工作的,但是从事影视制作的工作,多少对宣发有些耳闻。

但陆总的这些操作,却都是大家从而耳闻,甚至都不敢想象的。

确定这是反操作,不是自杀操作?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啊!

得需要对舆论精细的嗅觉和把控、对《万万没想到》绝对的自信、对操作时机精准的掌握。

但凡出现了一个失误,就真的会步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陆总,可真是个狠人啊!

也难怪陆总制作的《万万没想到》能够成功。

历史上成大事者,都是这般果断狠辣的。

一旁,曾妙晴心中也是大为震惊。

陆昂竟然对宣发也有着如此独到的理解?

既懂影视理论,也有着独特的宣发手法。

《万万没想到》能够有现在的成绩,也不奇怪了。

她心中顿时为自己不久前对普杰的轻视而感到愧疚。

果然,每一个成功者身后,都不是简单的运气。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随着一阵掌声,易震星在台上也完成了宣发部分的分享。

曾妙晴很快获得了交流发言的机会:

“易总你好,我叫曾妙晴,是东娱的一名实习编剧,也是《万万没想到》的粉丝,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第一个问题,听说《万万没想到》这部剧,从立项到拍摄完成,仅用时了一个月。”

“你们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剧本创作、日常调整、拍摄、后期制作的全过程?”

易震星笑了笑:

“曾妙晴你好。”

“没错,《万万没想到》从立项,到确定交片给企鹅视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这一个月还得剔除双休、陆总给予的额外休假,满打满算仅有19天。”

“每天早晨九点上班,五点下班,剔除午饭时间,实际能够工作的时间也仅有7个小时。”

“整个制作时间全部算在一起只有133个小时。”

“很紧张。”

“但是,我们依旧能够按时、甚至是提前的完成了整部剧的制作。”

“这一切的功劳,都是源于陆总的管理方式。”

全场人员在惊愕中,又一次的将目光落在了陆昂的身上。

陆昂:???

怎么又和我有关系?

我已经足够努力的减少你们实际工作时间啊!

哪里又背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