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小孩不怕丢吗?怕肯定是怕的,但是基本不会丢。
1980以后,丢小孩最多,而东北丢孩子的数量最少。
东北都是相声“演员”,妈妈天天怼孩子,这帮小家伙还不好忽悠。
在屯子里不往远走,来生人大伙能看见,想偷小孩得捂嘴抱走,被发现追进山里就地正法。
为了赚钱丢命的买卖没有谁愿意干,特别是钱不一定多,事还不好办。
平原地区也一样,这个年代不是偷孩子,是过来玩命。
后来网上总有人问,东北是不是你瞅啥瞅伱咋地就会打架。
这两句话都多余,不是黑,实事求是的说,这事也没啥好吹的,就是说点实话。
上学互相撞个肩膀,话多的会说:卧槽你瞎啊?这就能打起来,话少的,一个不服的眼神就揍他。
而且是打群架,好几十甚至好几百人打,至于老师,分哪个学,校吧,也不是没揍过
特别是港岛古惑仔上映后,那时候混子进笆篱子放出来以后很牛比的。
是显摆的资本,混子是褒义词,三天不打架都丢人,打人代价太高才消停。
后来网络发达了,有些找工作都难,有些改行了……
就算一零年的时候已经管得很严了,有偷老牛的,前后屯认识也打个半死,后来那屯子连小偷都不去。
东北丢孩子真不多,在商店大伙都帮忙看着,谁家都有孩子,真被捂嘴抱走,基本跑不出这个乡,以后也不用回家了。
吴昊不怕丢也看着妹妹呢,小豆包就在离妈妈十米内看一个柜台。
上面摆放的花生瓜子还有松子和一些炒货,她不记得自己吃过松子。
旁边还有个卖冻梨冻柿子的,她犹豫下先走到卖松子柜台前昂头看售货员,在脑袋里对比。
柜台后有两个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媳妇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听对话是嫂子帮忙看一天小姑子。
售货员看见柜台前的小孩盯着自己,她笑了,这孩子的脸白净肉乎乎的,长的好看,穿身花棉袄更招人稀罕。
但是她盯着我干嘛?
小豆包听见嫂子想起大哥的话,张嘴就喊:“小姐姐。”
有叫姐姐的哪有叫小姐姐的?售货员开始有点懵,哪个女人不在意外表?
人家是夸她年轻,反应过来笑着问:“你为啥管我叫小姐姐啊?”
小豆包昂着头回:“大锅说管年轻的叫小姐姐。”
“大锅?”售货员明白了,这孩子大舌头,但是不妨碍她心里高兴,问道:“你大锅是谁?”
“吴昊。”小豆包伸手一指:“在那呢。”
旁边卖冻柿子的中年大叔探头看一眼接话:“我认识,最北面那屯老吴家的,豹子皮卖五千多那个。”
他对面卖挎包的大妈接话:“这小伙子长的十里八乡都少见,也不知道有没有对象。”
小豆包知道对象是啥,她摇头:“我大锅没有。”
大叔摆摆手:“你别惦记了,我去他们屯于老七家喝过酒,听说吴昊能赚钱,介绍对象的太多了,现在不着急说媳妇。”
大妈感叹:“那可惜了。”
年轻售货员结婚了不在意这些,她指着小姑子问:“你管她叫啥?”
这个更年轻,小豆包一点没有犹豫的喊:“小姐姐。”
“哎!”小丫头听了一乐,挺稀罕这小孩,走出来从兜里掏出一把熟松子递给她。
小豆包背回去手摇头:“我妈不让拿别人东西。”她又拍拍兜:“我买。”
“不值钱给你尝两个,好吃你再买。”小丫头看出来她想要,抓住她的手放下几粒。
大妈接话:“她能咬动吗?”
小豆包盯着松子头也没抬的回:“好次我就能咬动。”
她也知道自己的牙厉害,附近人多,如果单独一个陌生人给东西她是不会要的,大哥看着这边呢,她不害怕,放嘴里一粒“嘎嘣”就咬开了。
还知道把皮吐出来,就是嚼的有点费劲,但是挺香,吃的不停点头。
大妈问:“你管我叫啥。”
小豆包昂头打量,看起来跟自己妈妈的年纪差不多,开口叫道:“阿姨。”
“哎!”大妈笑了,这孩子会说话,叫她小姐姐肯定不高兴,叫她大娘显老,叫阿姨最好。
她一乐呵,这孩子看着还招人稀罕还有礼貌,回身找到一个小挎包,不到一尺长,是她自己用布缝的。
上面还绣着小红花,她拿出来递过去:“送你了。”
小豆包喜欢那小花也喜欢小包,但是她摇头:“我不要,我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