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机系列:InP。
笔记本系列:Notebook、X-A1。
台式电脑只有一种选择,一体机倒是有两个尺寸,22和29。
笔记本系列两个款倒是有不同选择,不过是根据内存和固态硬盘大小来的。
为了使体验店看起来不空旷,配备的是全开放式体验区,所有的东西都有多份。
这算是零度品牌正式扎根的第一步。
但依然公开售卖价格仅4999元起的X-A1。
其它所有系列都只做展示、体验用。
要等到白龙D2流片成功之后才会正式公开销售。
反正白泽实验室不敢用新的命名规则,这就说明白龙系列第二代还是没信心跟Intel的新一代酷睿对干。
像神龙5、2分别对标高、中两系列一样,白龙当然也有类似的系列命名规则。
完整情况大概是5个系列,系列首位数字分别是:2、4、6、8、0。
“……”
能提到这次年终总结茶话会上的,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像是虚拟股计划。
这次的议题完善了,全称叫:虚拟股单元及分期计划。
总的来说,在女娲实验室的试点工作进行还不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然后就是完善这整个计划。
出于始终不上市的安排,需要平衡、考量的东西就更多了。
尤其是前沿的业务范围真的被拆散得很夸张。
再然后就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大家都有钱,但不能以牺牲方年以及前沿办公室众人利益为前提的。
挣来的钱分一些出去,这没问题。
但方年真没伟大到把自己碗里的饭也拿出去全分了的地步。
不说升米恩斗米仇这种话,就说方年前前后后指明了多少方向性的东西,这是雷軍等人想用千金来换的东西。
这也是方年要成立集团公司的原因。
所有以公司形式为单位的实验室、子公司等等的总收益的90%会上交给集团,最终会归结给前沿办公室。
也就是说,如果从根子上来分,前沿办公室的人拿到根子上的90%,剩下10%才是分出去的。
但……
对每个子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能分到的是所在公司100%股份收益里的一份子。
总之,这个计划分成了几个小选项。
假如女娲实验室的A员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综合考评后在2012年第一个工作日授予A员工10万股虚拟股,假设经过综合核算,虚拟股价值1元。
1、A员工拿10万股期权;
2012年底无分红,2013年底开始,每年拿10万股的?分红,2015年底拿完,这部分期权价值10万股×1元=10万元;
2016年底再拿一次全额分红,期权作废,倘若这年虚拟股价值5元,是10万×(5-1)=40万元,综合下来是五年共计50万,平均每年10万分红。
2、A员工拿10万股;
12、13、14年连续三年无分红,第四年开始按照当年股价以派息形式获得全额分红;
假设15年股价涨到4元,当年核算派息是0.2元,就拿2万元,但股票一份不少,且在离职前一直持有。
3、A员工拿10万股;
……
这所有的选项,都不需要A员工花钱购买。
且分红是在工资、年终奖等以外的额外福利。
总共4个选项,能否拿到看公司考评,部分员工只能知道有1这个选项;
部分员工可以在1、2之间选择,少量员工能看到4个选项且任选一。
越往后的选项越好。
根据综合核算,推出了试行内部虚拟股票总量标准。
每个子公司都不一样,像是白泽计划有100亿股,像是盘古就只计划有最低标准的1亿股。
说起来前沿有两个公司完全不挣钱,一个是前沿科学,一个是前沿公司,这俩都是行政管理工作。
不过这两个公司的员工也能享受到虚拟股单元及分期计划,由女娲、胜遇两个实验室来覆盖。
胜遇将来大概率会爆种,关注度将成为前沿系第一,收入也不会拉胯。
而且很可能遭受最惨无人道的针对。
总之……
这项计划的执行,会让整个前沿化整为零,从表面上财富完全分散。
不过从根源上来说,分散的只有10%。
举个实际例子,2011年全年营收159.71亿,假设不计投入,因前沿几乎全体子公司都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即当下不用缴税;
11年全年员工薪资、科学家等计划奖金、办公支出合计是18亿多一点,就算19.71亿元。
剩余的就全是利润,合140亿。
这140亿里面,只有14亿会通过不同比例分配给各个分支机构,像是前沿公司、白泽等等。
总之落在目前17639名员工头上的全部分红只会有14亿。
即便如此,平均到每人依然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约7.94万元。
而落在前沿办公室目前8人头上的总量是126亿,不过是算作100%来分,比如吴伏城今年解锁了1%,可以拿1.26亿……
当然,这个例子一点不实际,因为前沿当下的利润是极其恐怖的负数,负近400亿。
且,这近160亿营收,多数在计作收入后就被投入了研发、基建中,想分都分不出来。
…………
虽然说起来慢,实际上前后讨论也就一小时出头。
一开始温叶汇报,后来方年安排了许多事情。
再后面方年几乎是个看客,很少插嘴。
不过在这过程中,方总脑子里的思绪被临时打通了一小块,这跟之前准备好的计划完全不同。
所以,方年开口的时候,有很严重的顿挫感:“刚才我有个新计划……
算是突然冒出来的,感觉上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粗略的把这个计划称之为‘诺奖计划’;
大概想法是从2012年开始,前沿推动整个大前沿体系里去力争诺奖,争取从13、14年就能每年拿奖,往后前沿的功劳簿上摆几个物理学、化学、医学的诺奖,它不香吗?”
办公室忽然安静了。
好像连加湿器喷出的水雾都停止了上扬。
正经来说,国内目前为止还没人拿到诺奖,华人里面倒是有一些。
所以方年这个提议很夸张,至少眼下是非常夸张的。
前沿可是内忧外患,破产边缘徘徊的公司,怎么就敢想这种计划。
但仔细一想,哪怕是去年年底,在座的又有谁敢想光是2011年前沿就会总计支出多到515亿的资金。
其中研发支出337亿之多。
“想想就热血沸腾!我勉强算是个学者毕业,我举双手赞同。”白粥率先打破沉默。
吴伏城接着表态支持:“是很夸张,很疯狂,很不像是一家公司应该做的,但基础科学的最高荣誉多数还是会从诺奖上体现一二,干!”
“……”
这一临时计划得到全员通过。
方年的想法就是,前沿既然已经进一步全面投入基础科学,尤其是有饕餮、胜遇、梼杌这样的实验室在,指不定哪天真有这种可能。
尤其是饕餮,指不定就会冒出来个化学、生物学或医学尖端研究结果。
就算是前沿不行,前沿院不一定不行。
于是,方年望向白粥:“老白,这事情就交给你了,注意一定要低调,我可不想出门被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