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若是吞并曹国,势必国力大增,对于邻近的卫国、郑国、鲁国、陈国等中原国家,没有半点好处。
因为宋国本就占据着膏腴之地,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只怕宋国在吞并曹国,占据陶丘之后,会一跃而起,成为国力仅次于吴、秦、齐三国的强国!
然而,庆忌对此,却没有多少的担忧。
对于蒯聩请求吴国出兵救曹的说法,庆忌只是淡淡的一笑,说道:“太子,寡人也不能坐视宋国灭曹。然,何以让吴国出兵?”
“寡人早前,便已经允诺汝卫国并曹。卫侯既有并曹之心,何故不增派兵马入曹一战?”
一听这话,蒯聩不由得苦笑了起来,说道:“吴王,此前的铁之战,我卫国的精锐便折损过半,虽仍有余力再战。然,若要击退宋军,怕是不成。”
“吴王而今天子致伯,为诸侯之长,何以对宋国并曹之事,不管不顾?”
庆忌摇摇头道:“太子,不瞒你说,寡人虽为方伯,然则新立,恐诸侯人心不服。”
“再者,吴曹两国并不接壤,我吴国去年劳师远征,已力有不逮,再度北上中原,救援陶丘的话,恐怕会影响今年的春耕。”
庆忌这完全是推诿之词。
吴国的国力分外的强盛,便是要吞并一个宋国,也不是办不到的事情。
只是庆忌岂能答应这种事情?
对于公孙强的这种说法,庆忌只是一笑置之。
“吴国与曹国,出自于姬姓一脉,同宗同源,吴王怎能忍心自己的亲戚被宋人欺侮,视若无睹?”
这对君臣,一个是国君,一个是执政大臣,却都这样玩物丧志,将国事视作儿戏,难怪会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就区区的一个曹国,还妄想称霸?
曹国充其量,就只能依附于霸主大国,苟延残喘。
晋文公即位后,讨伐曹国,曹共公被俘。
司城,相当于司空,在曹国为六卿之首,属于执政大臣。
于是,公孙强在国都郊外建造五个城邑,分别叫做黍丘、揖丘、大城、钟、邘。
晋楚争霸的时候,曹国成为受害者之一。
庆忌缓声道:“公孙司城,对于宋国伐曹之事,寡人已然知晓。适才卫国太子蒯聩已经跟寡人会晤,请求寡人出兵救曹,只是寡人以为不妥,所以婉拒了。”
此时,见到庆忌执意要作壁上观的蒯聩,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