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台长一见唐伟东就笑了起来,难得的收起了严肃,调侃了一句道:“小唐,你们村企业的规模可是越来越大了,这次又带来了什么新产品啊?”
别人可能不知道,但陈台长从唐伟东一次次的来求广告之后,就一直在关注着河东村企业的发展。他倒不是好奇,而是想看看广告播出后,对企业的产销起到的效果怎么样。手头有一份详实的数据,对以后广告价格的调整和市场走势,才能有一个准确的预判。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有备无患,心里有底,跟广告客户谈起来才能从容以待,不至于被人家给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
样品是不可能搬上搬下的带进来的,唐伟东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精美的、铜版纸印刷的宣传画册,放到了陈台长的面前,含笑说道:“又让领导费心了,这是我们企业新出的产品,都是老百姓日常必须用到的电器,您看看,电风扇,电饭煲,热水器。如果销量可观,将来可能还会出其他产品,这次的产品只是先探探路,摸摸行情,看看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快调整生产什么。我们企业的宗旨就是,只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
陈台长颔首道:“这句话说的好的,只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我们国内的企业,就该有这种服务大众的精神,这才是我们挡建立新中华的初衷。”
同样一句话,解读起来却天差地别。陈台长是站在更高的纬度释意的这句话,而唐伟东呢,压根儿就没往那一块儿想。他本来的意思是,老百姓需要什么产品,什么产品肯定就好卖,就能赚钱,老百姓或者说市场不认可的产品,不能头铁到去做赔本的买卖。唐伟东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
私营企业比起那些国营大企业来说,船小好调头,能更快的对市场做出反应,这是决策机制决定的。所以唐伟东才敢说,老百姓需要什么产品,他就可以马上转型生产什么产品。那些国营大厂,在这个年代什么都要服从安排,怪不得几年之后,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大多数纷纷溃败下来,这就是尾大不掉的后遗症。
双方都是老关系的熟客了,合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这次的事办的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