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县里正式对这次的事件表了态,县里基本还是采纳了唐伟东的提议,又在其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
最后河东村新区还是按照原定设计成立了,依然下辖原生产公社的五个相邻的自然村,以后各村除口粮田外的土地,由新区统一调配使用,土地本来就是属于国家的,村民们就算有意见也没用。
不过,后并入河东村的各村,因为还没为新区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所以不能享受河东村原先村民的福利和待遇。等以后河东村的企业在哪个村原来所属的土地上办厂,哪个村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部分福利待遇,直至河东村新区所有村民的福利待遇,提升到同一高度为止。
这下河东村的村民满意了,总算能继续保持优越感了,其他后并入河东村的几个村子的村民,也有了盼头,虽然没能一步到位,但也比原来强多了。
到了此时,合村的风波才终于平息了下去,唐伟东的企业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过这事也给唐伟东敲响了警钟,看来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否则再遇到这样的事,自己太被动了。
但现在唐伟东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事,那就是合村以后,新区领导就要由真正的干部兼任了,为了避免以后的产权纠纷,唐伟东赶在合村之前,重新了村里签订了企业挂靠协议,把挂靠的事情敲死了,不给官府任何的可乘之机。
村里倒是无所谓,只要交钱,有没有产权,占不占股份,有什么区别吗?以前不也是这么办的么?这次只是重新签了一份协议而已。
从村委出来的时候,正巧碰到一个小小的身影,肩膀上背着一堆玉米骨头,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编织袋,里边看样装了一点煤块儿。唐伟东看着面熟,就喊了一声道:“是小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