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这样啊,那这确实需要考虑周密一些,才能把事情办成。”
张部长听完陷入沉思,显然是在替许继常考虑这件事。
许继常没吭声。
对方是全厂负责组织人事的第一人,只要他愿意给自己想办法,这件事就有戏。
果然,张部长在思考半天后,缓缓开口了,
“一般来说呢,知青确实是下乡两年后,才能参与招工、升学。”
“而这一切的根由,在于知青一般被招工、升学时,需要把户口从插队地区迁走,如果不满足年限就离开的话,很可能会卡在这一步办不下去。”
“可是你的这位朋友情况不一样,她是被招为临时工,户口仍是留在乡下的,不存在迁移的问题。”
“刨开这一条,其他的问题相对来说要容易解决一些。我可以提前打声招呼,让部门的人给伱把事情办妥,让你的朋友能够顺顺利利被招工。”
呼……
有了张部长的这番表态和承诺,许继常总算把心放了下来。
他早在拿到介绍信时,就想好了把这个机会给沈青蕊。
只不过一直在担心沈青蕊下乡时间太短,不符合招工的规定,最后机会花掉了人还没调回来。
现在可算是把事情给办成了。
“谢谢张部长,后边就劳您费心了。”
许继常真诚地感谢道。
他没想过给张部长送礼啥的,张部长和武主任,周庆他们不一样。
找武主任,周庆他们办事儿,请两顿饭,送一瓶酒或许还好使。
张部长这边不同,他和自己是一个阵营的,还是省属企业的领导,彼此间共同经历过许多事儿,送礼反而见外。
只要大家明白彼此是一个战壕的,互相间不必多说啥,在大事上互帮互助就是了,彼此成就比那一点礼品、饭菜更重要。
当然,如果有一天自己需要找高厂长办事儿,那就更是这个道理了。
离开张部长这里,许继常在走廊外拿出钢笔,直接在介绍新的空白上填上了沈青蕊的名字。
等到下午,估摸着张部长已经打完了招呼,许继常将介绍信交到厂组织部,回去静等结果。
他在乡下,算是把沈青蕊安排得比较妥帖。
不过哪怕安排得再好,许继常也希望能早日把沈青蕊弄回城呀。
那样沈青蕊的日子能过得舒服一些,自己和她见面也能方便不少。
说真的,这些天许继常还真就挺思念她,中秋的那次匆匆见面根本不能缓解。
……
介绍信开出去没多久,厂组织部就把单位内部的手续给走完,又送到劳动局那边盖了公章,最后又把介绍信送到了黑瞎子屯小队。
沈青蕊收到介绍信时,刚给村办小学上完一天的课。
沈青蕊现在是村里的语文兼数学兼思想品德老师,所有的教学任务都由她独自负责。
当送信的女知青把信封送到她手中,告诉这是县城寄来的信。
沈青蕊也没多想,以为是母亲和姐姐寄来的,于是收了下来,回到知青院才将信打开。
这一打开,她的呼吸立刻急促起来。
自己居然……被招工了?
单位是东方化肥厂附属子弟小学?
沈青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别人不是都说下乡两年,才能回城吗?
自己这是……
惊喜之下,沈青蕊将介绍信握得紧紧的,仔细读了一遍又一遍,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将信连同信封一起收好。
别说不到两年回城了,哪怕是满两年回城,在知青中也是令人嫉妒的存在。
沈丹蕊是善良的人,也是不喜欢惹事的人,她不想看到别人在知晓后黯然神伤,更不想引起旁人的嫉妒。
送回放信的抽屉,她简单吃了晚饭,静静等到其他知青们都睡着了,才收拾起自己的铺盖、行李。
收拾行李时,沈青蕊心中感到无比地甜蜜幸福。
东方化肥厂附属子弟小学,一看就知道是许继常给自己办的。
他的能力可真强呀,而且也是真的喜欢自己。
不然怎么会在得到这个宝贵的机会后,将它交给自己手上?
……
第二天清晨,她直接去生产队队部,给陈大顺打了声招呼,就坐上队里的大车,往县城去了。
到了县城,沈青蕊先拿着介绍信,去东方化肥厂组织部办理录用手续。
手续办得很顺利,她办完时很想直接在厂里找到许继常,可她又不知道保卫处的办公室在哪,问人的话又担心引起不必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