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044孔捷:账不能这么算(42K)(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丁伟笑着连连摆手:

“那倒不必,楚团长的为人那可是有口皆碑,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只是我非常好奇,楚团长是如何知道我们近期将开展军事行动的?消息可真够灵通的。”

丁伟和孔捷的关注点在楚云飞的消息来源上。

要知道,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前,这可是绝密级的军事情报,绝对的军事秘密。

要不然,一旦消息泄露,鬼子提早有了准备。

非但吃不了横田大队,恐怕得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

楚云飞笑着解释道:

“都是二战区长官部司令部序列下的队伍,十八集团军也不例外,贵军近期有大动作,长官部当然知道。”

“楚某不才,在司令部的参谋部还兼任了参谋的,这才得知两位团长的要有所行动。”

“十分钦佩的同时,想过来观摩学习一下。贵军尽管客观条件上差了点,但战斗力上却一点都不打折扣。”

“所以楚某和我团的方参谋长想来当这个学生,不知道丁团长和孔团长是否欢迎?”

丁伟和孔捷也清楚,楚云飞和方立功来观摩学习是一方面,更想顺带摸一下己方两团的情况。

但楚云飞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又跟上级打了招呼。

尽管总部那边没有通知,但丁伟知道,以他对楚云飞的了解,这人还不至于在这方面作假。

“欢迎,当然欢迎了,听说楚团长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到时候还得请你来好好指导指导啊。”丁伟道。

楚云飞谦逊一笑:“言过其实了,楚某可没有两位团长的这种勇气和魄力。”

“其实我很好奇,贵军一向的打法都是以游击战术为主,占到便宜就撤,很少在正面组织强攻。”

“可这次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而且选择的对手竟还是日军中号称精锐的横田大队。”

不等丁伟做出说明,方立功就把话茬接了过去:

“是啊,日军的大队通常下辖三到四个步兵中队,外加机枪中队、炮兵小队、运输中队和大队部。”

“一个大队的人数在九百到一千一百人左右,兵力数相当于贵军的一个整编团。”

“日军步兵大队一般装备九二步兵炮两门,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二十七到三十六挺,掷弹筒二十七到三十六具。”

“日军的步兵大队人数虽然和贵军一个标准团不相上下,但轻重机枪和掷弹筒数量要远远超出好几倍。”

“再考虑到武器性能、弹药供给、士兵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即便是两个步兵团,也几乎没有可能在平原地区歼灭一个日军步兵大队。”

方立功越说越嗨,毕竟敌我情况分析是他这个参谋长的专业特长。

继续道:

“更何况,横田大队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大队长横田真一的指挥能力非常强。”

“忻口战役的时候,隶属于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这支大队硬是冲垮了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三个主力团部署的防线,军长壮烈殉国。”

“据我了解,横田大队在忻口战役中虽然损失了一半兵力,但很快就补充了兵员,虽尚未满编,但战斗力依旧十分强悍。”

“丁团长的二十八团虽为主力,兵强马壮,但武器装备和火力等综合要素远同横田大队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孔团长的独立团实力也相对薄弱一些,两者相加,胜算似乎也不是很大。”

方立功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非常不看好这场仗,觉得八路军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性。

话虽说得还算含蓄,但意思很明显,瞧不上八路。

方立功在长篇大论的时候,孔捷就已经非常不爽了。

出于礼貌,他并没有打算。

但话说完了,他可就不客气了,直接回怼道:

“方参谋长,照你这么说,战争就是敌我双方简单的人数和武器装备的叠加对比喽?”

“那这样说起来,委员长治下的中国有四万万人,小日本才有几个人。”

“可东三省丢了,大半个中国也丢了,这责任在谁?是谁的无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方立功十分尴尬地扶了扶镜框,上过学的他自然知道六国论讲的是什么,所以孔捷这话他实在是没法接。

孔捷觉得还没说过瘾,还不够痛快,继续道:

“没错,从单纯的桌面推演上,我们的

确不占什么优势,甚至还处于劣势。”

“但至少我们敢于去和小鬼子打,敢于去硬碰硬。”

“如果是因为敌强我弱,就一味地避战,那这日也不用抗了,队伍干脆解散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