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9章:织成锦绣满江南、此身褴褛、困守桑蚕(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所谓机户就是家庭织造作坊。

他们用来织成丝绸的束综提花机从宋代开始就没变过,一直用到了1911年才被纹版提花机所取代,所以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先进的工艺设备。

这些机户一般都会把蚕丝购买过来自行印染,之后就将它织成光亮闪烁的丝绸。

在这之后他们只要售卖了自己织出来的丝织品,就算是完成了他们的这一段工作。

这就是小门小户的线路,如果要说到大的一面。

就有点复杂了。

首先从蚕茧的生产那里,就不是一家一户的养蚕了,而是所谓的“蚕庄”养蚕。

这种蚕庄就相当于后世的集约化农场,通常都是由一家豪门大户出资建成的一个庄园。

在那里边的养蚕女其实都是雇工,她们赚取的也都是出卖劳动所得到的报酬。

因为这些大户根本不愁资金,可以购买品质优良的桑叶和蚕种。

而且通常会雇用精于养蚕技能的“蚕娘子”来养蚕。

所以蚕庄的茧子质量一般都比较好。

非但如此,而且蚕庄售卖茧子的数量也比一家一户要多很多。

所以在这种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就占有一定优势。

蚕庄通常将自己养出来的蚕茧,卖给本地的织造工坊。

当然这些工坊也是相对规模比较大的,里面有很多织机。

在这之后,这些大工坊制造出来的丝绸,就和那些小门小户的机户织出来的绸缎一样,同时流入了丝绸商的手中。

但是之前说得简单,这里面其实分工却是异常细致。

光是桑蚕业,就可以分成:桑蚕户、桑圃户、蚕丝户几种。

在织造印染方面更是有专业纺纱的纺纱户,和机工、织工、染户等等分别,真是复杂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