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5章 铎铃(3 / 3)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1069 字 2023-01-1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于是,两殿阁老在刑殿展开激烈的辩论,甚至引发种种异象,圣院上空风云变幻,最后东圣阁不得不调动力量压下异象,并且参与调解。</p>

但是,刑殿很清楚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如果打击私刑私牢失败,不仅与方运的计划全盘受挫,以后刑殿准备主推的律法下乡也会夭折。</p>

所以,刑殿用早就预谋好的手段解决。</p>

拖,拖到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礼殿自然会放弃干涉。</p>

方运早就料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并不惊慌。</p>

第二日,《民报》出版,并拿出整整一半的版面来报道有关私刑私牢的消息。</p>

第一部分主要是举出详细的案例,比如某个族长休妻不成借口妻子不守妇道,活活将其打死;比如同族之人为了夺财产把亲兄弟致残;比如一些人看一个女子不顺眼,污蔑其通奸最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浸猪笼害人性命等等。</p>

第二部分则是刊载一些普法内容以及私刑私牢的害处。</p>

最后一部分则是一篇长文,作者深刻剖析私刑私牢带来的坏处,并直言这是人族发展的障碍,但笔法十分巧妙,只字不提宗法,只字不提礼教,让所有人看后都本能地认为这是法家的事,与其他各家无关。</p>

这篇长文的作者以笔名的形式出现,不署真名。</p>

铎铃。</p>

新的《民报》一出,引发天下争阅,许多有志之士奔走相告,因为民间的私刑私牢早就积累了浓重的民怨,再加上《民报》上的各种案例,让许多正义之人义愤填膺,全力支持废除戕害人的私刑私牢。</p>

论榜之上的论战升级,更加火热。</p>

最后,争论的焦点变成了家法与国法之争,礼与法之争。</p>

但是,还是有有心人发现了那篇社论的作者笔名,猜测到底是谁执笔,是谁敢起如此大胆的名号。</p>

因为这个笔名的出处太明显,明显是出自《论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