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与衣知世越谈越是兴奋。</p>
由于李文鹰也在这里,到了最后,方运故意提出文战之法,尤其是控剑之术,请李文鹰参与。</p>
论战斗之法,方运与衣知世加一起,也不如李文鹰。</p>
李文鹰的文名,是杀出来的。</p>
李文鹰在一旁学到许多,开始投桃报李,将自身所学尽数讲出。</p>
方运与衣知世听得连连点头,尤其两人刚刚经历过危险的葬圣谷,对李文鹰所讲领悟极深。</p>
再之后,三人便漫谈天下事,少了一些激烈,多了一些平和以及忧患。</p>
人族读书人,永远都有忧患意识。</p>
到了日出,三人还在船上,经过一个白天,到日落时,三人还未曾下船。</p>
直到第二个子夜,三人才觉尽兴,发现画舫已经重新回到洞庭湖。</p>
三人都知即将离别,却都依依不舍,无人开口。</p>
李文鹰先道:“不知旧日是否有人在此地论圣道。”</p>
衣知世后道:“自有天地,已有洞庭,还有此佳客否?”</p>
三人相视一笑。</p>
此前此后,三人乃洞庭湖论道第一。</p>
衣知世去武国,李文鹰北上入京。</p>
方运则孤身前往庆国。</p>
深秋时节,桃山之上竟桃花似锦,怒放满山。</p>
方运坐在已经修复好的武侯车上,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来到桃山之下。</p>
桃山不大,高两百丈。</p>
附近并无人烟,山脚下有一处庭院,守在上山的阶梯之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