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道:“我看您还是提前公布的好,您要是这么说,我们肯定轮流守在县衙门口,一旦发现你要走,就开始敲锣,提醒全城人!”</p>
方运一愣,宁安县百姓绝对会这么做。</p>
“好吧,既然要走,就干脆一些,明早我就启程。”方运道。</p>
“那就这么定了!明早我们给您送行,您可千万别偷着跑!”</p>
“好!”</p>
“我陪您视察,您不用管他们,一个个不成器的东西!您去京城圣院是高升,是大喜事,要笑!”刘育乐呵呵道。</p>
刘育陪着方运重走了一遍工坊街。</p>
方运走上马车,在车门前转身。</p>
所有工坊门前都站着密密麻麻的人。</p>
“诸位,告辞!”</p>
“行!您……记得回来看看。”倔老头刘育终于忍不住,扭过头,用衣袖捂着脸,泪水涌出。</p>
方运进入马车。</p>
“回县衙。”</p>
车夫身形轻轻一颤,方运的声音似乎有些沙哑。</p>
长鞭一扬,马车向前,最后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p>
十一月初三的凌晨,位于城北的一户人家的油灯亮起来。</p>
“快起来!天亮了!”</p>
“爹你骗人!根本没亮,已经立冬了,天哪能亮得那么早。再让俺睡一会儿嘛!”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缩在被窝里。</p>
“再睡方大人要走了!”</p>
“啊!不行!”孩子一个激灵,猛地起身。</p>
“快穿衣服!”</p>
“娘呢?”孩子一边穿衣服一边问,眼中没有丝毫的睡意。</p>
“正在烙香喷喷的白面油饼,给小方县令路上吃。”</p>
“哦。我穿完了!”孩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朝气。</p>
“去洗脸,吃完东西马上走,别晚了!”</p>
“晚不了,太阳还没出来。”</p>
“孩儿他爹,别忘了带灯笼,文曲星大了也不行,万一磕着碰着的。”</p>
不多时,一家人吃完饭,孩子母亲拎着一个用白布盖得严严实实的竹篮,孩子父亲挑着灯笼,在夜色寒风中走出家门。</p>
“爹,您急什么,这时候肯定没……”</p>
孩子站在门口,茫然四望。</p>
满城灯火通明,一路灯笼飘动。</p>
初冬的凌晨,如满月的文曲星下,夜幕中的宁安城川流不息。</p>
所有人都向同一个地方前行。</p>
孩子咧嘴一笑,大声道:“走喽!给小方县令送行喽!”.</p>
(未完待续……)</p>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