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乙等?(2 / 3)

儒道至圣 永恒之火 1578 字 2023-01-1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才气显现。</p>

那些橙色微光有多有少,其中最高的才气接近三尺高,差一点就达到鸣州的层次。</p>

名列第二的试卷才气只是勉强一尺高,两者相差极大。</p>

随后,一阵狂风吹过,漫天试卷飞扬。</p>

风停,大量的试卷堆积在一个角落,而桌子上只剩下一百份试卷,按照才气由高到低多少排列。</p>

“以才取人,以文排序!”</p>

蔡县令说完,十位讲郎先生各手持一份请圣言的答案,从后往前每人选九份考卷,开始阅卷判文。</p>

才气最多的十份试卷则没动。</p>

蔡县令当仁不让,说:“既然出了几近鸣州之诗词,那本县就不客气了,先睹为快。”说完高兴地走到方运的试卷面前。</p>

之所以这么晚才阅卷,是因为考生交卷之后,有专人负责用纸张把考生的名字盖上名封,阅卷的时候看不到,防止作弊。只有确定了前五十的排位,才可以看到名字。</p>

诗词放在最上面,蔡县令看到“春晓”两字,不由得皱起眉头,这字虽然还算工整,可在他看来还是太差,但一想方运是寒门弟子也就释然。</p>

练字需要消耗大量的笔墨和纸,寒门弟子可没那么多钱,要么用树枝在沙上练习,要么用毛笔沾水直接在桌子上写,后者仍然需要不少的毛笔。</p>

蔡县令看向诗文,不由自主读下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p>

三位考官都愣了,这诗的文字非常浅显,一读就懂,可为什么读完却有一种淡淡的遗憾?</p>

另外两个考官也看着方运的试卷仔细思索。</p>

“心里好像少了什么。”万学正说。</p>

蔡县令是同进士出身,官职是正七品,王院君和万学正只是举人出身,都是从七品。</p>

蔡县令反复看了几遍,突然叹息道:“妙啊。此诗文字虽平易自然,但贵在一个‘真’字,景真,意真。此诗结构也不同凡响,你们看四句诗,依次是不知、知、知、不知,前‘不知’开篇,后‘不知’留白,让阅诗者去想,花落究竟有多少?为何要问这花落?”</p>

这话一出,阅卷房内静悄悄,仿佛所有人都在思索一个问题,花落知多少?</p>

区区五个字,却勾起所有人的心事。</p>

王院君点头说:“蔡兄一言道尽此诗之妙。这诗之所以为真,是因为句句有春,句句扣题,春困、春鸟、春雨、春风、春花,看似满篇景,实藏不言情。最难得的就是文字浅显,朴实无华,最是天然,最易流传。这考生若非偶得,必非凡士。”</p>

其余两人不住点头,易于流传这点太重要,文名是读书人的追求之一,半圣都不能免俗。</p>

万学正道:“这等文字我亦能做出,可让一诗如画在眼前,融情于其中,偏偏如此自然,那就难了。”</p>

王院君道:“等明日放榜,我修书一封,把这诗推荐给州院君李大学士,望他能举荐给《圣道》,让此诗名传天下。”</p>

“此诗若能入《圣道》,必大涨我景国文名文风!”蔡县令充满期待说。</p>

万学正却面色一暗,低声道:“我年近五十,诗文千百,却不曾上过《圣道》月刊。”</p>

王院君苦笑道:“《圣道》由圣院刊发,历月入选的俱是名篇,每一位在《圣道》发文的要么是诗词圣手,要么是经义大儒,要么是策论高士,最低者也是各家妙技,我等不敢妄想。”</p>

蔡县令点点头,提起笔蘸了蘸朱砂红墨,在这试卷下面写上:字朴,情真,诗秀,意长,当为诸生之首,甲!</p>

“两位可有异议?”</p>

“本年童生试诗词之甲非《春晓》莫属!”万学正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