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远远看着,露出怜悯之色。</p>
曾经的他,对于这些底层的奴隶,根本没有关注,但自从在学堂中习得儒家精义,其中的仁爱思想深得其心。</p>
什么是“仁”?</p>
对待别人,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p>
“仁”一个“亻”,一个“二”,谓二人成“仁”。</p>
奴隶也是人,也该争取为人的权力,这种残酷的现状,必须要有所改变,相信爱民如子的父亲一定会同意的。</p>
而姜文焕看着奴隶万众如一的高效,周围却无鞭打逼迫,同样露出思索之色,拉住一位行人问道:“他们为何这么勤劳?”</p>
那小民见姜文焕衣饰华贵,气度不凡,不敢怠慢,马上道:“陛下恩典,只要这些奴隶能够按时完成劳作,便计下功,累计十功,可焚丹书。”</p>
丹书就是用朱砂书写的奴籍,焚丹书便是摆脱奴籍,恢复自由之身。</p>
为奴隶主或国家立功,本就是免除奴隶身份的一个途径,但那实在难以上青天,仅仅是个念想。</p>
但现在建设王都,虽然也是苦活累活,至少有个盼头,所以奴隶干得热火朝天,斗志昂扬。</p>
而除了奴隶外,现场还有监督的官吏,取代了以前拿着藤条,不时抽打的奴隶主。</p>
这就是第四卷法家之道带来的改变。</p>
在这个时代,是没有所谓的吏,有的只有高高在上的官。</p>
上层就是诸侯、贵族、奴隶主,中层就是普通的平民,下层则是奴隶,泾渭分明。</p>
法家的出现,正是平民中吏治的诞生。</p>
从平民中选择干吏,协助上官治理,如今仅仅是初见效果,已经引发轰动。</p>
“陛下真乃圣明之君!”</p>
这种压榨劳动力的行为,换在后世要被千夫所指,但在这个时代就变成了开明,且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