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十一年。</p>
三月初七。</p>
诸事皆宜,不避凶忌。</p>
卯时刚至,洛阳城中百姓都已洗漱完毕,依次来到大街之上,顺着御道两侧,井然有序地向着皇城汇聚。</p>
皇城位于天穹,原本高高在上,这日也降下,唯独一座高台冉冉升起,连通崇德殿前,共十二万九千六百节阶梯,意为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又似无穷高远,遥不可及。</p>
此台名千秋,正是大汉历代天子,登基祭天之地。</p>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nǎng)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享,受天明命,肇造弘基,神功圣武,遗之子孙……”</p>
太常刘逸病逝,刘康得太子信任,得以任职,此刻正立于千秋台,朗声宣昭。</p>
皇帝的旨意,分为诏、制、敕、谕。</p>
登基的仪式,分为昭、祷、告、祭。</p>
昭是宣读大汉的基业、继承者的功绩和臣民的拥护。</p>
此时不仅仅是洛阳百姓目光火热,带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欢欣,大汉十三州,无数郡县的中央,也**漾起波纹,将千秋台的一切,将刘康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各地。</p>
人皇登基,普天同庆!</p>
“……用干戈而讨逆,本仁义而纳降,汉业日隆,万年之颂,讵意宗盟及诸大臣,咸谓神器,不可以久虚,宗祧不可以乏主……”</p>
于是乎,在历数太子功绩的浩大声音中,顾承微闭双目,立于殿上,宗正刘虞领三十六位宗室,七十二位侍从,一起服侍新皇穿上龙袍。</p>
这件龙袍以黄色为主,赤色为辅,寓意高皇帝刘邦定汉为土德,革秦水德之位,而后又有王莽篡汉,斩断大汉祖脉,待得刘秀中兴,转为火德。</p>
上有五岳之影,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p>
《周礼·春官·大宗伯》上有言,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所谓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五岳对于人界的意义,亦是关系重大,因而道门三山五洞,都将道场山门设在其中。</p>
此刻顾承展开双臂,穿好龙袍后,洛阳之上,无上炎龙长吟,化作一道赤芒,落入龙袍之内。</p>
它于龙袍上蜿蜒流转,九大奇火一一分离,化作九龙,与五岳合一。</p>
浑天地动,九五之尊。</p>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p>
国运龙脉,聚于一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