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岛上一处小楼立(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东西好不好卖,许多时候已经不取决于“好不好用”,因为这已经是基本必要条件,不满足这一点的,根本都不必出来晃。而出来晃的那些,拼的,就是“谁更养眼”。</p>

谁更好看。</p>

色彩、质地、造型。</p>

不止是家居日用。</p>

就如外面道路上的垃圾筒,如果一条公路上的几十或者百十个垃圾筒,造型分别是奇形怪状的各式人物,比如伸着舌头的爱因斯坦啥啥的,又或者弄上世界一百种最特色动物什么的,总之此类造型的……</p>

这种垃圾筒,必然比传统的平凡无奇的垃圾筒更“适用”,因为同样是垃圾筒,它有着更多的功能和作用:</p>

一、本职,装垃圾,在这一点上,它并不会逊色于传统垃圾筒分毫。</p>

二、副职,普及各种百科式文化,而且完全可以在普及的过程中,通过种种夸张造型,创造新奇及喜感。</p>

三、兼职,城市道路导向,一个城市,道路交错,什么上海路南京路,又什么中兴路民主路,让人头晕。如果仅仅依靠随便一条路边的随便一个垃圾筒,不用路标,不用指示牌,不用GPS,就可以明确你在哪一条路上,“让垃圾筒成为道路的标识和名片”。</p>

这样的垃圾筒,是不是更优秀?</p>

是以,“做好本职,身兼多职”,是各种生活工具的未来必然发展方向。</p>

而这个发展趋势的第一步,就是养眼、好看。</p>

未来的炎黄城垃圾筒,方天是必然会如此设置的。</p>

甚至于更进一步,还可以把各种对炎黄城有贡献的人士肖像造型给搬到垃圾筒上,让这样的一件事,“在这个城市中拥有一个属于我的垃圾筒”,成为许多人的期待。</p>

不妨设想一下这个场面,某个聚会上,某甲乙两知名人士,争论谁更知名,不分上下,这时,甲忽然问:“你被垃圾筒了吗?”</p>

炎黄城在,你便在。</p>

你的烙印,永不磨灭。</p>

千千万万人,天天都会看到你。</p>

这就是最为寻常的垃圾筒可以起到的作用。</p>

把这个城市的垃圾筒串起来,就是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就是这个城市的现在未来,就是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p>

即使未来有一天,这个城市不在了,“垃圾筒的故事”,也会久远地存留在吟游诗人的传说之中。</p>

会有无数人,在传说中,探究那一个个垃圾筒背后的故事。</p>

话说,未来的炎黄城众,有多少人可以抵挡这样的**?</p>

这不,如此这般地惠而不费,什么荣誉感,什么归属感,什么群体奋斗力量,就全都有了。</p>

再设想,未来某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抖抖索索地摊开一本笔记本,然后颤颤巍巍地在上面写道:“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因为,今天,这个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垃圾筒……”</p>

垃圾筒+1!</p>

……</p>

好吧,远景视线收起,且回到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