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卡巴第四回(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采得浮云满,归来作花卖。</p>

坐在喷泉西边堆筑不久的山坡高台上,方天脑海中一时间竟是浮现出了这样的一个句子。其实这个句子并不应景,对他的讲故事这种行为应景的只有一句话,“哗众取宠”。</p>

不过也正是在哗众取宠中,他的修行慢慢起步,节节攀升,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借假修真”吧。</p>

此时正是暮色初上时分。</p>

夜的轻纱,缓缓笼罩,风的气息,渐渐弥漫。</p>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下,方天的意识轻轻地恍惚起来,来到了开讲这个故事的一二三四次的时候。</p>

第一次开讲的时候,他是四级的魔法学徒。</p>

刚来此世,继承的这具小身体本身,就是三级。而从三级到四级,他是在一头雾水中度过的。也因此,刚开始讲述卡巴斯基故事的时候,对于魔法,对于修行,他其实并无多少了解。</p>

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半调子。</p>

或许,说半调子还是美化了他,更严格地一点,他连半调子都算不上。</p>

那时,肆意放言,是怎样的一种傻大胆?</p>

只能说,是前世各种堆积如海的幻想故事,和各路高人怪人奇人神人的经典话语,给了他胡编乱造的勇气。于是,理所当然的,其时的讲述,故事只是故事,不涉修行。</p>

那一节的故事,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也不过就是卡巴斯基前路已断,游历天下后,在梦中言语的提示下,进入了一个四元素幻境而已。</p>

武者卡巴斯基的入六级前路断,一方面是切合这个世界目前的现实,另一方面,却是有感于他自身继承的只是魔法师学徒阶段的一到九级。未来的有朝一日,他同样要面对前路已断这个问题。</p>

于是,这个心结的不经意的酝酿,造就了卡巴斯基故事的开头。</p>

因此也可以说,讲述的时候,他是借卡巴斯基的故事,浇自己心中的块垒。</p>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故事中,卡巴斯基的感叹,又何尝不是他本身对于自己未来前途的忧虑?</p>

那时,他初来乍到。</p>

那时,他一无所恃。</p>

那时,他心如飘萍。</p>

于是,便连四元素幻境的设置,虽各不相同,却也都带着一样的色彩,贯穿着同一个主题。而那个主题就是——路在何方?</p>

故事里,卡巴斯基借着他的安排,找到了方向,破开了幻境。</p>

故事外,他又能依靠谁的安排,来找到自己的方向呢?</p>

答案是没有谁可以让他来依靠。</p>

他能依靠的,不过只是他自己而已。</p>

于是直面自己,直面世界。那是来到这个世界后,他第一次的,全面地、深刻地分析自己,分析这个世界。条分缕析自己的优劣,高处总揽这个世界的体系分支。</p>

那一次分析的结果,是他这株飘萍,在心理上落地生根。</p>

而心理上落地生根的结果,反应在身理上,则是从四级的魔法学徒,晋升到了五级。</p>

那是一个非常值得记念的突破。意义不在于晋升本身,而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并且,初步完成了由一个普通人向一个修行者的转变。</p>

于是,在其后的不久,有了“九天十地破妄灭魔大真法”。</p>

有了“贤圣皆是过来人,我亦将是未来圣。敢问故往今来一切贤圣,你们于起步处,于初级时,有坚定否?有动摇否?有狂妄否?有颓唐否?今朝我既如尔往,他朝我亦如尔今。”</p>

那是前路已明。</p>